税费改革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时间:2022-06-17 12:35:02 浏览次数:次
【摘要】税费的改革,对于义务教育的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义务教育经费方面,教育经费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投入规模和教育结构等。由于当前的义务教育经费组合依赖于地方的财政预算,而“分税制”使得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政收入又非常有限,导致无法承担或无法更好的满足义务教育的经济开支。因此有效的税费改革措施尽快的落实和改善,对于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义务教育的责任重新进行分配,由中央政府财政直接进行义务教育的投入,或支配。
【关键词】税费改革 义务教育 财政收入 财政体制
税费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民众、农民来减轻负担而建立的,但是在减轻了农民负担的同时,由于县政府无力再进行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从而造成了很大的矛盾,在新的税费改革后,规定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校园改造等等的教育经费由县财政部门来进行安排和负担。而县级的财政部门是否有能力安排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的经费投入,这些都很难落实到位。本文就税费的改革和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之间进行分析和论证。
一、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是以县级为主体形成的
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在1986年以前的义务教育投入是由中央财政来进行直接负责。二是从1986年开始到2001年,由于政策的改革,义务教育的投入变成由地方政府来负责,其中主要以乡镇单位负责为主。三是2001年以后都是由县级政府单位来负责。
1986年财政改革之前,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全部是由中央财政直接负责,或是根据地方政府上报的国家预算里进行调控来进行的,中央政府根据地方的义务教育需求进行安排。随着八十年代的财政改革,我国实行了由中央政府、省政府(包含了自治区和直辖市)、市、县和乡村各级政府和社会共同对义务教育进行投资的模式,由中央政府领导,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以乡镇进行直接主导进行的义务教育投入模式。在这种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之下,由于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县级、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困难,很难有效的满足义务教育的有效投入,由中央和省市政府进行专项的扶贫教育资金进行支持。但是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仍不足够,导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和老师都得不到应有教育和工资,这些都严重的阻碍了我国义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出现了义务教育地区性的差别,并且这种差别现象极为常见,义务教育差异化明显。
二、税费改革之后以县为主体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局限性
以县为主体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从国情和发展上看要略好于以乡镇为主体的形式。解决了部分的教育有效投入问题,但是在税费改革之后,单一的依靠县财政的支持,还是使义务教育的发展出现很多的问题。
(一)改革的规定
由于税费改革的规定和农业政策的新规,使得县政府必须取消和降低相关的农业税、税率,部分省市还实现了免征农业税和给予农业补助等政策,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县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并且税费改革使得义务教育阶段免收一切的学杂费项目和禁止以政府基金、集资等模式的义务教育投入,使义务教育经费来源单一化(如下表),大都由县级财政来承担,这些都给县级财政部门带来极大的负担,税费改革前后财政义务教育投资资金来源项目对比。
(二)义务教育的投入缺口大,导致县级财政财政部门无法满足
综上所述,由于税费的改革导致了义务教育的投入全部依赖于县级的财政部门,这给县级的财政部门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并且由于农业税收的改革导致县级财政部门的税收收入减少,因而无法满足对义务教育的巨大投入,导致义务教育的投资缺口,制约了义务教育的良好发展。由于县级财政部门的收入本身就相当低,在农业人口众多的县级城市,再加上农业税收的改革,这些都对县级的财政收入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义务教育的投入在税费改革后对于县级政府部门来说,不但制约了义务教育的投入和发展,还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税费改革后中央对于地方的教育津贴力度不够
在实现了义务教育投入主要由县级政府主要承担后,加上税费的改革,极大的加剧了县级财政部门的压力和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1.税收改革之前,中央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稳定发展,已经对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了转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虽然这项工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并没有真正的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该项工程又实施了第二期,在第二期工程中主要是针对分布较小的少数民族和西部地区省份的小学,进行专款补助。对于一些学校进行改造和补休,并对学校的教学设备和图书进行扩建和增加,同时为学生添置新的桌椅,增加师资力量。所以,在税收改革初期,这些税收改革试点随着税收的改革,对义务教育经费来源进行了扩充,并减少了由于资金带来的压力,通过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制度得到了缓解。但从现有投资方向来看,中央依然把重点放在中西部贫困地区,即使是税收改革试点的地区所获得的义务教育资金也比较少,所以,即使中央投入更多的经费,也不能真正的对税收改革试点地区的义务教育投资进行缓解。
2.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主要来自于预算,而预算资金有60%是来自地方政府的预算内投资。随着税费的改革,农村取消了对教育附加费、集资费、乡统筹费,政府如果不对财政预算内的义务资金进行增加,只会导致义务教育投资规模的减少。而保证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资金不会大幅度缩水,就只能实施专项转移支付。比如在福建省就安排了专门的义务教育资金,同时对中小学中的经费标准进行制定,保证预算内财政的充足。但即使做到上述内容,在税费改革后省级财政可以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拨款还是少之又少。
三、总结
对于政府而言,普及义务教育是其主要工作。一些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经费往往都是由政府直接承担,甚至投入可以高达90%以上。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投入一直比较低。面对税收改革,虽然一些地区已经加大了对义务教育资金的投入,但是这种投入比例还是不高,只能占到77%左右。我国中部地区对小学和初中的投入只占到70%和62%;西部地区则分别占到79%和77%。想要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就必须加大政府对义务教育投资的力度。特别是在税收改革实施以后,更应该加强对义务教育财政投资体制的建立,使发展责任上移,建立以中央为主的财政义务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戴罗仙.税费改革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05:108-112.
[2]冯学军.中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不均衡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3.
[3]李竹宇.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现状与改革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7.
[4]池静.税费改革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重塑[D].河海大学,2007.
[5]尹玉玲.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
作者简介:王文超(1987-),男,山东泰安人,本科,毕业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单位名称:中央财经大学,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税费改革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相关文章
- “双减”理论文章:“双减”政策下义务教育有望迎来新格局
- 全市义务教育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全文)
- 2022年度在全省义务教育重点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 谁管流动儿童义务教育
- 医疗体制改革中高校医院的护理管理服务转变探讨
- 适应投融资多元化发展需要 适时推进铁路财务体制改革
- 2021财政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计划
- 财政年度会议讲话稿
- 财政部职员述职工作报告
- 财政局长在党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
- 有关防汛抗洪准备工作自检自查报告例文_
- [防汛自检自查报告]防汛自查报告范文
- 防汛自查报告范文 [防汛工作自查报告]
- 幼儿园防汛抗旱自查报告_自查报告 防汛抗洪准备工作自检自查报告
- [防火防汛工作自检自查报告]防汛自查报告
- 防洪防汛排查情况_防汛抗洪准备工作自检自查报告
- “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考试(90分)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 我国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 旅行社品牌建设问题与对策 我国旅行社的未来发展之路
- 上一篇:中规中矩的狂野者
- 下一篇:浅析高校取消事业单位编制后的财政拨款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