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忆刘鼎与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人民地雷战

时间:2022-06-17 13:21:01  浏览次数:

中国抗日战争历经八年艰苦卓绝的作战,在国际国内反法西斯正义合力的打击下,侵华日军战败投降。中国军民在落后的武器装备、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何以能有效地打击日本侵略军?我们特将群众性的爆破运动——人民地雷战呈现于此。

人民地雷战大幕拉开

1940年8月八路军的百团大战给侵华日寇沉重有力的打击,日寇发觉共产党八路军对其后方的致命威胁,便对根据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妄想瓦解抗日根据地,剿灭共产党的抗日武装。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艰苦而残酷的阶段。日军在军事上频繁“扫荡”,五里修碉堡三里建炮楼,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大幅缩小;经济上严密封锁根据地,并灭绝人性地决堤放水制造水灾;加之旱灾蝗灾来袭,太行山区及周边地区颗粒无收,抗日军民不得不以野菜充饥,各种物资奇缺。一时间日军气焰嚣张。面对这种战局,八路军总部军工部部长刘鼎在1941年3月向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建议:开展群众性爆破运动——人民地雷战。

刘鼎回忆录中记述:“手榴弹、地雷是抗日战争中根据地军民用以阻击杀伤敌人的重要武器。开始由军工部柳沟铁厂制造。随着抗日游击战争规模的扩大,一个工厂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战争需要。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炸弹生产要力求充足’和要‘普遍设立炸弹制造厂’的指示精神,我参照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闽浙赣地区由地方政府设立地雷部和组织地雷生产的经验,1941年3月向彭副总司令提出发展军工生产的建议。建议的基本内容是:‘军工部集中力量生产枪/弹、50小炮、炮弹和火aaa药,重点供应主力部队;军分区组织制造手榴弹,每个军分区成立一个手榴弹厂,干部和技术骨干由军工部选派;地方政府以县为单位,组织地雷生产,军工部负责技术指导,培训骨干并供应雷管,在解放区普及地雷制造技术,发动民众开展爆破运动。’彭副总司令高兴地采纳了这个建议,并亲自进行动员,在各抗日根据地开展群众爆破运动。”

1941年6月23日朱德、彭德怀发出大量制造地雷的训令:“各兵团首长:在保卫根据地,阻止敌人到处烧杀,封锁敌人据点,破坏敌寇交通等,地雷有极大的作用。在平原水网地区鱼雷具有同样的功效。各军区、军分区、工厂应迅速研究按具体环境大批制造各种样式的地雷和鱼雷,并普遍训练部队和游击队员、民兵使用,望将研究结果、制造情形随时电告。”

解决原材料及工艺是关键

制造枪炮、枪弹、炮弹、手榴弹、炸弹和地雷,原材料供给是关键。老军工高原是八路军军工部柳沟铁厂的厂长,自1939年他就带领铁厂全体职工,因地制宜利用土法炼铁工艺生产军工产品的原料,领导并参与手榴弹、地雷以及制酸、制炸药等军火武器用品的研发和生产。老军工高原记述:“刘鼎同志到军工部,第一站就是来柳沟铁厂视察资源和原材料生产情况,特别是对武乡县传统的‘方炉坩锅两锻炼铁法’和高平县传统的‘小薄坩埚一次炼成坨铁法’进行观察比较,十分认真。他提出改进炼铁方法,加大坩埚容量,使每方炉坩埚生铁产量由几百斤增长十数倍,解决了手榴弹、地雷、炮弹原料的基本供给问题。他认为根据地制造枪炮弹药并不是最困难,关键是‘前缘工业’——为军火产品生产原材料的工业。他说:‘前缘工业才是根据地军工生产的重要内容’。同时,刘鼎部长设想进一步改进方炉坩埚生产灰口铁、在翻砂铸造弹体时加熟铁或钢圈解决机床加工难题,但这种方法很难批量生产。他就派我找有经验、见识广的铸造师傅,刘鼎与老师傅一起边讨论边试验,一次孙兆喜师傅偶然提起用铁皮箱封装铸件加热焖火,再自然冷却,变成可切削加工的锻铁块。刘鼎同志抓住这个想法不放,他不来柳沟厂时,就派我督促大胆试验,以后刘部长又令工程处留德冶金专家陆达同志驻厂,土洋结合,终于研制成功土窑式焖火炉,解决了弹体机加工的困难,为各根据地生产规格化的炮弹体打开新局面。”刘鼎还亲自编写了《手榴弹炸钢轨法》,亲自讲解、传授爆破技术,亲自示范操作,确保铁路道轨原材料供应,满足炮筒生产急需。高原写道:“刘鼎同志又在柳沟到黄崖洞之间的显王村建起了一个以铁路道轨为原料的锻钢厂,……武器原料就是这样一一加以解决了。”

爆破运动离不开炸药和发射药。老军工高原记述:“柳沟工厂生产的手榴弹、地雷、迫击炮弹,装填的都是黑色炸药,发射药也是配方不全的黑色火药。刘鼎部长来了以后,下决心闯难关,创建制造黄色炸药所需的制酸工业,使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相结合,引导、支持、鼓励他们大胆试验大胆创新,借鉴铅室法制酸原理因地制宜创造成功‘缸室法’制酸……,经过艰苦攻关直至生产出烈性炸药、雷汞、硝化甘油、硝化棉、无烟火药、双基无烟火药等。……在百步蛟村建立化学厂,专门生产各种烈性炸药。……柳沟铁厂有制造手榴弹、地雷的两位老师傅石成玉和教玉孚。刘鼎同志为改进手榴弹质量经常来柳沟,每次出差到柳沟几乎日夜和两位老师傅切磋技术,和老师傅一起制模翻砂,把圆柱形手榴弹弹体改成带小四方格花纹的鸡蛋形。改进拉火配方,加装防潮防爆安全帽,改进工艺,控制爆炸时间,直到质量稳定,批量生产。”

在军工部1940、1941年炸弹生产报告中刘鼎写道:“……1939年还是试验品,1940年才开始成为大批的产品。这些产品作用颇小,炸破力弱,八路军一般看不中。1940年四、五月加以彻底的研究予以改造,虽然当时因此而延误了一些产品,但从此以后质量、数量均有进步。深受战士们的欢迎。”

老军工唐成仪与梅岭记述:“太行山地区的地雷生产是从制造手榴弹开始的。……刘鼎同志任军工部部长以后,十分重视手榴弹和地雷的生产。1939年底,这一时期生产的手榴弹瞎火多,爆炸力弱,有时只能炸成两半。1940年5月刘鼎任职之后,开始研究整顿手榴弹的质量和工艺,……刘鼎选调技术干部、老技工在柳沟铁厂,同心协力调查研究试验、实弹测试,拟定出军工产品的标准图样、规格、生产技术工艺、产品质量标准、战术技术性能以及用工用料等的定量限额,改进工艺流程,从而试制出制式化手榴弹,不仅提高了产量、质量、爆破杀伤威力,而且还便于组织生产,降低人力物力的消耗,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改进后的手榴弹质量大大提高,深受部队的欢迎。从1940年6月开始,除10月份因敌人扫荡停产外,下半年就生产了71985枚。……柳沟铁厂生产的手榴弹质量稳定后,刘鼎着手帮助各军分区手榴弹厂提高质量,稳定生产。首先,向各军分区手榴弹厂分发了制式手榴弹的标准图样、零配件、发火管、炸药配比、装配防潮等工艺规程,并派去老师傅作技术顾问。其次,各军分区手榴弹厂所需雷管及当地难以公开购得的原材料,按计划由军工部供应,这样大大促进提高了各军分区手榴弹厂的生产。”

地雷五花八门 用途各有不同

根据前线战场要求,柳沟铁厂不断研制改进生产手榴弹、地雷新产品。从解放军军工史料中看到,左权副参谋长提出要一种用麻绳代替木柄,扔得更远、落地才炸的手榴弹。老军工石成玉昼思夜想,和木匠、铜匠、翻砂工、车工一起协作研究,制出了弹体,经过装药、装雷管,革新造出马尾弹。老军工石成玉记述:“马尾弹做成不久,上级又提出做燃烧弹。刘鼎部长指示说:‘做燃烧弹主要靠硫磺。’我和老技师教逢春一起拿硫磺研究试验,燃烧弹很快研制成功,受到上级的表扬和奖励。战士们十分喜欢燃烧弹,把进村扫荡的鬼子包围到屋子里,只要扔进一个燃烧弹,日本鬼子被烧的哇哇乱叫,乖乖地做了俘虏。”

老军工石成玉还记述:“一次日军又来黎城西井地区扫荡,我们埋好地雷在附近草丛躲起来。狡猾的日军发现了我们埋的地雷,挖出来了,留下一张‘收到了你们的一颗地雷’的纸条。地雷没炸着鬼子,这还行?无论如何得想法子改进。我和几位同志经过研究,在地雷下面再装个弹簧和击针,如果敌人拿起地雷,装在地雷下面的弹簧带动底部的击针,地雷也会爆炸。日军又来了,我们埋好这种特制的地雷来‘招待’鬼子。不出所料,鬼子发现了我们埋的地雷,七手八脚的动手就挖,只听轰隆一声,鬼子兵变成了肉饼子,没炸死的哭天嚎地乱作一团。自这一回以后,日军再不敢挖我们的地雷了。发现可疑的地方,就做个记号绕道走。我们又弄上一些假痕迹,弄得日军寸步难行。”

“刘鼎部长又让我们做一种只炸车不炸人的地雷。人踩上不炸,汽车、火车、大队人马过来就炸。这一回的改进比较顺利,我们分别称了人、马、车的重量,只要控制好压力的大小,就可以实现只炸车不炸人。刘鼎部长听说我们改进了地雷,特地来看,他一面赞扬,一面说:‘我们把地雷再改进一下,做一种更精巧的地雷,把它埋在铁道下面,想让它炸那趟车就炸那趟车,你们看怎么样?’这回可不那么容易,叫它过一趟车变一个样,直到要炸的火车过来才炸。怎么办?大家商量的结果,认为必须设法控制击针运动。做过好多次试验都失败了。过了半个多月,终于想出了用滚珠控制的办法,过一趟火车滚珠就向下掉一颗,这样按照预先了解的情况,把滚珠数量和火车过的次数合算好,就可以想炸哪趟就炸哪趟了。地雷做成后马上送到前方。以前,战士们晚上埋雷,白天火车过来就炸,日军吃了几次亏,变得很滑头,先开来一列空车皮试试路,如果炸,只炸空车皮;如果不炸,说明没有地雷,再开过来实车。这样一来,战士们着急,鬼子也得意起来。我们换用了这种新地雷,鬼子哪里知道,空车皮开过去了,没有炸。又一趟车开过了,还是没有炸。鬼子可是大大地放心了,装着大批军用物资的车皮随即开过来。我们的地雷真灵,不迟不早,就在这时炸了它个天翻地覆,车毁人亡。”

八路军将领吕正操、何长工、李强、莫文祥同志的回忆记述中写道:“为广泛开展地雷战,刘鼎同志组织地雷爆破训练班,把各地民兵骨干集中起来,亲自编写教材,传授制造、埋设地雷和爆破技术,并将全边区和地方炸弹厂生产的手榴弹和地雷统一战术、技术性能,以及式样和质量要求,军工部供应所需雷管。于是各地都能自造手榴弹、地雷。一个声势浩大的地雷战遍及各个敌后抗日根据地,炸的日伪军惶惶不安。那时军工部是在敌人经济封锁、反复扫荡的恶劣战争环境中,在设备极其缺乏,物资生活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生产的。这就表现了刘鼎同志卓越的领导才能。”

老军工梅岭记述:“早在1941年3月,为了开展地雷运动,刘鼎部长向彭总提议,开展群众性爆破运动,得到彭总支持,刘鼎部长亲自编写《地雷的制造和使用》、《各种地雷的触发装置法》、《手榴弹炸钢轨法》等小册子,发给大家。他亲自授课,传授制造地雷、埋设地雷和爆破技术,亲自操作示范。刘鼎部长主持黎城县东崖底村、武乡县温庄村等处的地雷及爆破训练班,边区各区的武委会主任和民兵队长均分批参加,每批约50余人,每天晚上讲课,内容包括:地雷的构造和用途;怎样生产地雷;怎样使用地雷;怎样开展群众性的地雷运动,怎样使用手榴弹炸钢轨等等。训练时间半个月,为开展地雷运动起了示范作用。东崖底、温庄训练班结束后,军工部又相继组织黎城县武装干部,各分区武装干部训练班。一二九师教导队和‘抗大’也反复宣传地雷运动对开展群众性游击战和巩固扩大根据地的意义和作用,经过广泛的宣传与技术培训,一个群众性的地雷运动开展起来了。”

地雷阵遍布 敌人有来无回

地雷战成为保卫兵工厂,打击日伪军破坏兵工厂的有效战术。柳沟铁厂厂长高原写道:“八路军总部军工部的柳沟铁厂,距离日伪军重要军事据点不足四十公里。但这并不影响工厂职工生活和生产。为什么呢?……刘鼎同志根据他在白区和苏区工作的经验,经常指导我们总结对敌斗争方法,加强群众性情报传递方法,对敌人的窜扰动向了如指掌。再就是采取‘坚壁清野’的保卫工作,并进行经常地训练和准备。……遍地开花的群众性地雷爆破运动,更是与刘鼎同志的智慧分不开。太行山的地雷阵地五花八门,奇妙无比,都是刘鼎同志亲自领导设计的,有压踏雷、拉雷、子母雷、跳雷、电雷……等;地雷壳也不限于生铁,石头、木头、陶瓷、金属等均可利用,地雷形式也不一样,有吊雷、埋雷、河滩雷等等。从制造到埋设安装,又是刘鼎亲自办训练班上课辅导,培训骨干,在根据地民兵武装队伍中普遍推广了地雷技术。地雷阵加上民兵冷枪游击活动,迫使敌军靠羊群探路前进,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进村翻箱倒柜、烧杀掠抢。敌军从进入根据地起就胆战心惊。抗战几年来,柳沟铁厂人员和物资从未遭重大损失,就是依靠这个‘坚壁清野’的地雷阵加武装游击的保卫工作。”

解放军军工史料中记载:八路军总部军工部生产的铁雷主要供前线主力部队作战,从地雷重量看,规格有一斤半重的,5斤重的,还有特种重雷,并根据作战地形、战术技术要求,及时对地雷重量、起爆时间、起爆方式、埋设方法等改革创新设计,达到了技术和战术的完美结合与战无不胜的歼敌效果。老军工石成玉记述:“……随着战斗的需要,地雷的种类增多了,威力也越来越大。1941年秋反‘扫荡’时,为了保卫黄崖洞兵工厂,首长提出把地雷改成滚雷。滚雷是顺着山坡滚下去的一种定时地雷。事先控制好爆发的时间,等敌人往上攻时,我们的滚雷就骨骨碌碌地下去了,由于事先试好了时间和距离,它一到敌人跟前就爆炸了,躲也躲不开,敌人对它十分头疼。”

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欧致富团长记述了黄崖洞保卫战中布设的滚雷、飞雷、拉雷、踏雷各种地雷组合成三道地雷防线,发挥出强大的杀敌威力:“黄崖洞兵工厂被华北日军视为心腹之患。他们惊呼枪八路军有了现代化工厂,屡次派兵扫荡。为阻止日军对总部兵工厂的骚扰破坏,根据彭德怀副总司令指示,左权副参谋长亲自察看地形精心设防。1941年冬,日军第36师团及津田独立混成第4旅团3000余人,分兵数路,杀气腾腾,直逼黎城、辽县一线,妄图一举摧毁黄崖洞兵工厂。……我立即命令把守工厂厂区南口的前沿连队布雷封锁通道,撤走吊桥,准备战斗。……10日下午,敌人开始向我打炮,用炮弹扫雷。前沿7连看穿敌人打炮企图,主动加强了埋雷组,待敌炮击后,立即突击抢埋地雷。接着,敌步兵开始进攻,他们赶着100多只羊在前面踏雷,300多步兵紧跟在羊群后头,步兵后面是100多个骑兵,我真担心羊群会破坏前沿的地雷区,7连连长冀如明却边笑边说:‘团长,你也被蒙住了!那一路埋得都是大踏雷,人踏马踩才响,羊才多重呀?’我再仔细观察,果然羊群只碰响几个绊雷,其余的安然无恙。日军似乎放了心,大胆地跟上来,由一路队形变成两路,两路又分成四路,企图一举突进南口。敌人正得意前行,哪知数不清的‘飞雷’突然从天而降,无数个地雷在脚下炸响。日军顿时乱成一团,躲得了头顶的‘飞雷’,又踩响脚底的地雷;日军工兵要起地雷,又被我两侧地堡里的机枪打倒,不出半个小时,敌人已七横八竖地丢下200多具尸体,我竟无一伤亡。敌指挥官见强攻不奏效,便下令撤退。……13日佛晓,敌人要争夺跑马站山下与桃花寨之间的深沟,想借此路攻进我核心阵地水窑口。经请示左副参谋长同意,我当即指示8连配合4连,从桃花寨到水窑一路都埋上地雷,先放敌进沟,然后再歼灭。这一招大奏奇效。敌人打了一上午,只推进200m。敌人又向4连阵地猛打燃烧弹,4连副连长和几名战士受重伤,排长牺牲,阵地前一片火海。但是4连在左侧无名高地上狠打敌人屁股,8连在右侧山口痛击迎头来敌,突进到沟里的200多名敌人在沟底不时踩响地雷,全到阎王殿报到去了。……15日,敌人加强兵力、火力,还使用了火焰喷射器,战局出现最激烈的场面。战士们凭借天险,分兵抵抗坚守。每一阵地都在反复争夺着,对峙着,连续不断的炮弹、手榴弹、滚雷的爆炸声,震撼山谷。我军有力钳制了进攻水窑口之敌,不让敌人再向前扩展。……18日,先后打退敌人有飞机山炮配合的8次冲锋。入夜,我军外围部队袭击日军西井巢穴,迫敌去增援,我部一鼓作气全歼逃窜之敌,胜利收复黄崖洞全部防区。鏖战8个昼夜,歼敌700余人,我方伤亡140余人,彻底粉碎了华北日军妄图摧毁黄崖洞兵工厂,破坏我军工生产的目的。中央军委高度评价这次战斗为‘1941年以来反扫荡的模范战斗’,八路军总部授予我团一面‘保卫水窑立战功’的锦旗。”

材料、不同形状的地雷,使敌人行军走路,吃饭睡觉甚至大小便时都可能碰到地雷。日军在一次侵犯水窑兵工厂时,走进了工人布置的地雷阵,瞬间响声震地,烟雾迷天,炸得敌人狼狈不堪,草木皆兵,几十名敌人葬身于地雷爆炸声中。

群众性的地雷战和爆炸运动使敌人胆寒。辽县村村都埋了地雷,7天炸死炸伤敌人150余人。从水冶至林长的公路,由于我地雷的封锁,断绝交通3天。在涉县的赤岸、王堡等地,到处标记着危险区,敌人连厕所都不敢进去。平顺县石城村埋在村口的地雷炸死敌人后,敌人不得不绕路行进,爬地坝、踏河沟,又处处碰地雷,只好原路返回。辽县民兵在山沟里巧布地雷阵,然后诱敌进沟,杀伤敌人。各地民兵埋地雷的办法甚多,诸如锅台上、水桶下、河沟里、道路旁,凡是敌人可能到达之处,大都埋上了地雷。1943年5月反扫荡作战中,太行全区参战民兵近15000人,战斗200余次,几乎是‘遍地地雷响,村村打敌人’。……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气焰。”

人民地雷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遍地开花。在解放军军工史料中,抗战老民兵赵守富、于华虎同志记述了山东省海阳县威震敌胆的地雷战:“……日军被‘铁西瓜’吓破了胆,‘扫荡’时,叫伪军在前边寻雷、起雷,伪军怕挨炸不敢起雷,就在地上画白圈、写纸条,日军看见就跳圈,跳来跳去,结果还是轰隆轰隆飞上天。敌人见画圈不灵搬来兵工用探雷器开路。开始,我们埋下的地雷被挖出一部分。但是经过几个昼夜的研究试验,我们又研制出一种灵敏度极高的头发丝雷,探雷器一触即炸,日军还没反应过来就粉身碎骨了。……全县涌现出‘爆炸大王’11名。赵曈、文山后、小滩村被胶东军区誉为‘特等模范爆炸村’,海阳县被胶东军区授予‘战斗模范县’的光荣称号。……猖狂一时的日军,在我地雷战的沉重打击下,闻风丧胆、见雷失魄。”

人民地雷战点燃了

全民抗战热潮

在解放军军工史料中我们看到,中共中央1937年8月洛川会议的《决定》中指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1941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军委在“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中指出:“中央军委特再重复地强调群众性落后性武器——手榴弹、地雷、土炮等——之重要性。……依靠全民皆兵,依靠群众性的落后武器,依靠这些武器的数量,使敌人到处因我们的手榴弹、地雷、土炮而疲于奔命,同时主力军除炸弹外并积极设法修理枪械与充实自己的枪弹,只有这样,才是今天坚持敌后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唯一道路。”

群众性爆破运动——人民地雷战,把持久的全民参战的抗日救国战略化作人人参战的巨大战斗力,无疑是抗击日寇克敌制胜的法宝。刘鼎建议开展群众性爆破运动,带领太行老军工从实战需要不断革新创造地雷新产品,为推动地雷战的开展,竭尽全力,以他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赤子之心,点燃了从太行山区到全抗日根据地人民地雷战的热潮。八路军军工与人民地雷战,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中国现代反侵略战争史中的英雄奇迹!我们编辑此文缅怀八路军总部军工部部长刘鼎,缅怀太行老军工!缅怀创造性地大打地雷战保家卫国的八路军将士和人民!

编辑/魏开功

推荐访问:地雷战 抗日 中国 战争中 忆刘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