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市探谷
时间:2022-06-17 14:35:02 浏览次数:次
计划完成煤炭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建成竣工150座矿井,新增煤炭产能1.2亿吨。目前,山西在建矿井有740座,6月底将有70余座未批准开工的矿井完成开工审批。预计至年底,山西整合矿井自2010年以来累计竣工建成230座,增加产能1.96亿吨。
产能扩张导致了库存居高不下的后果。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份,全社会煤炭库存2.92亿吨,比社会正常库存多1.5亿吨左右。
无奈的是,一端产能过剩,另一侧的消费端动力不足。
2013年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4.3%,其中三月份增速为2%,是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最低月增速。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急剧下降导致煤炭消费市场疲软,特别是耗煤大户钢铁、水泥行业用电量增速下降明显。
虽然市场过于饱和,但《能源》杂志调查发现,目前限产停产的主要是中小煤炭企业,而一些国有煤炭,即使对于煤价下跌叫苦连天,依然保持原有的产量甚至有些企业还在增产。
在中煤内部,此行为被称为“以量补价”。在煤价下跌、单位利润压缩的背景之下,产量增长才能保证利润总和维持稳定甚至增长。
“我们公司现在基本上也没有减产。”陈佳向记者表示。
“大企业让利不让市场。”内蒙古一家民营煤炭企业高管对《能源》杂志记者感慨道。
除了当地政府压力,主管机构的考核体系也给这些国有煤企的老板们添加又一层压力。
4月下旬,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一季度经济形势通报会,通报一季度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并对“保增长”工作进行重点部署。同时要求,中央企业今年增加值增长要达到8%以上,利润增长要达到10%以上。
作为中央企业的神华、中煤,虽然处于目前整体行业不景气的态势中,依然要绞尽脑汁寻求突破。
对于类似山西这样的以煤为支柱的省份来说,煤炭的产能就意味着GDP。政府也不会放任煤炭行业曾经带来的高速增长停滞。这是当地主政者难以忍受的。
求解
事实上,各地政府已经相继出台政策救市——所谓的“煤电互保”。
据上述人士透露,河南省首先出台了相关政策。其“煤电互保”奖励电量政策规定,实行发电机组采购本省电煤量与发电量挂钩制度。根据发电单位年度基础电量占全省比例平均分摊确定基数。超基数采购1万吨省内原煤奖励1000万千瓦时基础电量,少采购1万吨省内原煤扣罚1200万千瓦时基础电量。
该业内人士算了这样一笔账,河南省主要煤炭企业坑口价格在5000大卡煤炭,价格是0.11元/大卡,如果加上运费,每吨高于市场价60-80元。
既便如此,电厂也必须执行。
除了河南省,在产煤大省山东,煤矿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大。由于地质结构复杂,煤层埋藏较深、人员负担重等原因,山东地区煤炭开采成本偏高。为了促进煤炭当地消化,在山东,甚至出现了停装外地煤炭入鲁的现象。另一产煤大省山西,由于煤炭输入近邻遭遇挫折,也在酝酿保护本地企业的相关政策。
5月25日,晋能有限责任公司在太原成立。这是在原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与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合并重组的以煤炭生产、电力、贸易物流、新能源、燃气等产业为一体的现代综合能源集团。
虽然这被视为山西煤电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一大壮举,然而其中“煤电互保”的趋势也不言自明。
除了政府出手,企业也在自我拯救。
在今年举行的中国煤炭大会上,同煤集团董事长张有喜表示:“‘十二五’期间,我们以煤电一体化为核心战略,通过建设坑口电厂和兼并重组电厂,确保电力装机达到1500万千瓦以上,就地转化煤炭7000万至1亿吨,一半左右的煤炭产量,就地加工转化,将煤炭产业的优势,延伸为煤电产业链的优势,进一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过去几年间,受到煤炭“暴利”的驱动,煤炭企业掷下重金买入资源,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必须投入巨额的煤化工项目才能斩获资源。一些大型企业在以煤炭为基础,进行了多方探索,比如焦煤企业入股钢厂、煤炭企业收购电厂、进军物流行业等。
造成的结果是,一些企业在多元化扩张的过程中,还未收获新项目带来的丰厚利润,却把大量的现金流捆绑其中。
“这几年买入资源成本较高,还未见到效益就遇到煤价大幅下跌,我们在建年产一千多万吨的两个煤矿不得不停工。”上述内蒙古一家民营煤炭企业高管如是说。
这也就意味着,并非单纯的煤矿板块业务利润压低,多投入引发的高额融资成本、现金流的紧缺无疑是雪上加霜。
焦头烂额的煤炭企业老板们不但正在进行自我救赎,他们也在寻求政策庇护,这一次他们的“眼中钉”是进口煤。
推荐访问:煤市探谷
[煤市探谷]相关文章
- 上一篇:浅析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
- 下一篇:“比苏”称名及地理位置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