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上升式”教学实践与启示
时间:2022-06-17 15:28:01 浏览次数:次
摘要:微生物检测能力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核心能力之一。讨论了微生物检测技术系列课程的“螺旋上升式”教学实践的实施方法、效果及启示。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检测;人才培养;螺旋上升式
作者简介:沈丽(1972-),女,重庆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讲师。(广东 深圳 518055)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5-0105-02
一、“螺旋上升式”教学的定义及应用现状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螺旋式课程(Spiral Curriculum)。布鲁纳认为,要掌握并有效运用自然科学、数学的基本观念及文学的基本课题,不能只靠一次学习就达到目的,必须通过反复学习,通过在越来越复杂的形式中加以应用,不断加深理解,进而逐渐掌握。[1]“螺旋上升式”教学在我国及其他许多国家基础教育的课程编排设计中已经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1-3]但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尚无文献报道。
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总体上素质不佳,差异比较大,比普通院校的学生基础薄弱,尤其在学习积极性、学习方法、自律能力等方面比较欠缺。[4-8]面对生源质量不佳的现实情况,要保证高质量合格人才的培养,必须在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高职院校的培养宗旨非常明晰,即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熟练掌握专业理论及技能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只有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革新,才能实现培养目标。“螺旋上升式”教学同以往教学的不同之处体现在课程的编排、内容的设计、方法的配合之上。基于此,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采用“螺旋上升式”教学进行了尝试。
二、实施“螺旋上升式”教学的依据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具备的检测技能主要由三大检测技术支撑:微生物检测、理化检测和感官检测技术。微生物检测能力是本专业的核心能力之一。专业教师深入走访相关用人单位进行岗位调研,发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应用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在食品行业就业的毕业生中,80%以上从事检验工作,其中应用到微生物检测技术的频率高达98%。企业要求学生上岗即能按照国家标准熟练开展微生物常规项目检验工作。基于此,本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时把微生物检测技术定为重点培养的内容,着重强调使学生掌握标准规范、能熟练准确地操作,也就是微生物检测技术系列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
结合调研结果和业内专家建议,经充分研讨,基本明确了从业人员在开展微生物检测时所经历的工作过程:接单——采样——接样——准备材料——检样——培养——结果记录——分析——报告。围绕这一工作流程,细化并确立了岗位对微生物检测能力的综合要求,包括采样、检样规范要求,记录的合理性和分析的科学性要求,报告的完整性和表达的准确性要求,工作场地保持条理性和整洁性的要求,工作态度的认真细致和协作性要求。这些要求将被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三、“螺旋上升式”教学的内容、控制方式及效果
1.课程的编排
调研结果显示,细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是检测频率最高的项目,因此,教师在技能项目的设计上要突出这两个常规项目。为实现使学生熟练掌握微生物检测操作技能、到企业就能上岗并很快成“熟手”的目标,精心设计微生物检测系列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排布。微生物检测系列课程包括“基础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训”、“食品检验综合实训(微生物检测部分)”、“顶岗实习(检测部分)”等课程,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始,重复核心要点,逐步加深拓宽、层层递进即“螺旋上升式”的教学方式,见表1。
如表1所示,微生物检测技术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学计划中微生物检测系列课程学时总数达到258学时,分配在第二到第六的五个学期中。
2.技能项目设计
在“基础微生物学”课程中学生首次接触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此后每学期都在系列课程中重复应用,不断得到巩固加深,操作进一步规范熟练,故在系列课程技能项目的设立上也体现了“螺旋上升”(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基础微生物学”作为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既是一门知识性较强的基础理论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课程。关键是教会学生微生物检测最基本的操作,分解至简单步骤,强调学生规范统一的操作手法,使学生牢固掌握无菌操作的概念。因为细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这两个常规项目使用面广、频率高,所以作为每学期的必做检测项目,但在检测实物载体上则每次有变化。总体上既保证学生熟练掌握最基础的检测项目,又逐步从常规项目扩展到致病菌检测等项目,同时引入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跟上最新前沿检测技术。
3.教学方法配合
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见表3)。
如表3所示,“基础微生物学”主要通过教师的教、示范、讲解来带学生学;“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等课程逐步引导学生思考,以讨论、学生独立操作为主要形式;检验综合实训主要是以项目任务为驱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发挥创造性的机会;顶岗实习则是直接从社会学习,增强岗位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基础微生物学”阶段,课程组提供操作规范、步骤细致的实训指导给学生;而从“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这门课程开始,提供给学生的就是在解读国标的基础上、以具体的检测项目为导向开发的实训手册。模拟实际工作情境开展教学,要求学生从接样、记录到出报告,完全采用企业检测所用的格式,实现与岗位直接接轨。
此外,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调整上课时间,将“食品微生物检验综合实训”教学开到企业中去。学生轮流在校企合作的检测公司参加检测工作;承担学校部分食堂餐具及饭菜的微生物检测;参加深圳市出入境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的食品检测实习;参加深圳市食品安全调查抽样活动等,促进了学生上岗前的“零过渡”。
四、“螺旋上升式”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从微生物检测系列课程“螺旋上升式”教学的实施效果来看,学生对于微生物检测技能的掌握情况较好。大三上学期,本专业学生100%顺利通过食品检验工考核并获得证书。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熟练准确的检测技术获得实习企业的好评。深圳市CTI华测公司、深圳市质量检测研究院等单位多次表扬我校学生检验工作上手快、操作熟练规范、技能过关。
五、实施“螺旋上升式”教学实践启示及有关思考
由于技能迁移的影响,通过先掌握比较基础的操作,然后将这些操作组合应用到单个检测项目,再组合应用到要求更为细致的综合检测项目中,达到了熟练规范的目的。[2]从课程的编排上看,“螺旋上升式”教学在微生物检测系列课程的应用中是合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规律的,也是有效果的。
“螺旋上升式”教学在强调同一概念反复出现、逐级深化有关理解和认识的同时,也强调差异性原则,要求质的区别而非简单重复。[6]在微生物检测系列课程中,细菌菌落计数项目重复了至少五次,大肠菌群测定项目重复了至少四次。重复项目中虽然测定对象不同,但主要是在采样处理、结果判定方面有差别,基本步骤及技术要求是一致的,本质上没有大的不同。而学时上占的比重比较大,必然会挤占别的课时,因此在此类项目的课时安排方面还应思考并加以改进,比如考虑逐渐减少课内学时、尽量利用学生课余来做等。在教学方法的配合方面加大对学生学习难度和深度的要求,采取自主性学习等来体现层次的提升,避免简单重复。
参考文献:
[1]孔凡哲.基础教育新课程中“螺旋式上升”的课程设计和教材编排问题探究[J].教育研究,2007,(5):63-68.
[2]孔凡哲.螺旋式上升课程设计编排风格的误区及其矫正[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10):41-46.
[3]李美凤,李艺.“螺旋上升”式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设计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2):14-16.
[4]肖文宁.高职院校生源状况与管理对策[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6,(1)64-66.
[5]董珍文.高职生源素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12.
[6]周蔷,李娟.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和特点[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S3):161-163.
[7]陈秋明.高职院校生源素质差异及对策[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85-88.
[8]靳小雨,李永献,丁永玺.对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实行软、硬、沙“三阶段螺旋上升教学进度模式”改革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6):79-81.
(责任编辑:麻剑飞)
[“螺旋上升式”教学实践与启示]相关文章
- 上一篇:几例苹果树病虫害防治之我见
- 下一篇:肛肠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