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罗素摹状词理论产生的背景研究

时间:2022-06-17 15:56:01  浏览次数:

摘 要: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是20世纪哲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其产生有着一定的学术及历史背景。本文旨在梳理摹状词理论产生的历史原因及学术背景,以便更好地帮助学者们深入研究罗素的摹状词理论。

关键词:摹状词理论;语言学转向;三大难题;学术背景

中图分类号:BO89.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2-09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对后来的哲学研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的提出,一方面是为了消除某些含有摹状词的语句所可能导致的不合逻辑的现象;另一方面是为了减少人们对这个世界上某些对象的不合理的本体论承诺,同时解决了哲学史上始终存在的三大疑难问题。

1.语言学转向

语言学转向是二十世纪哲学史上最重大的变革,是我们研究西方现代哲学的最主要线索,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语言学转向是指以分析哲学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哲学实现的哲学主题的转换,即由近代哲学认识论研究转向语言哲学的研究。语言学转向的提出,使得语言在西方哲学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伴随着语言学转向,分析哲学逐渐兴起,对于分析哲学家来说,语言成为哲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语言分析,而语言学转向为哲学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赋予了哲学以新的形式。

2.逻辑学中的三大难题

在罗素还未提出摹状词理论之前,逻辑学一直存在着三大疑难,而罗素提出摹状词理论的主要目的也是解决这三大难题。

(1)同一替换规则失效。同一替换规律中规定:如果A和B表示同一个事物,性质相同,那么,在任何一个句子中都可以用A替换B,或是用B替换A,同时能够不改变命题的真值。那么我们可以研究下面的命题:①司各特是《威弗利》的作者。②乔治四世想要知道司各特是否是《威弗利》的作者。③乔治四世想知道司各特是否是司各特。

根据同一替换规律,由①中的司各特是《威弗利》的作者,我们可以用“司各特”和“《威弗利》的作者”相互替换,那么在②中的乔治四世想要知道司各特是否是《威弗利》的作者,我们就可以用“司各特”来替代“《威弗利》的作者”,那么我们就得到了命题③。显然,命题③的真值为假,因为乔治四世不会想要知道司各特是否是司各特,所以同一替换规律失效。

(2)排中律失效。排中律是指P和非P必然有一个是真,一个是假,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必然有一个是假的。请看下列命题:①当今的法国国王是秃头。②当今的法国国王不是秃头。

根据排中律,这两个命题则一个为真,一个为假。然而现在并不存在法国国王,那么就无法判定法国国王是秃头还是不是秃头,所以,这两个命题都为假,排中律失效。

(3)存在悖论。存在悖论就是指否定的存在陈述难题,这就是指人们在否定某事物,描述某事物不存在时往往会产生自相矛盾的情况。如命题:金是想山不存在。要使这个命题有意义,那么“金山”这个处在主语位置上的词就必须有意义;如果“金山”有意义,就和“金山不存在”相互违背。

罗素认为,会存在这三大疑难的主要原因就是专名和摹状词混淆在一起,并未相互区分;而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罗素才提出了摹状词理论。

3.学术背景

随着语言学转向,很多学者及哲学家提出了自己的专名理论或摹状词理论。而罗素的前期思想主要受到穆勒的影响,弗雷格的思想也是罗素研究摹状词理论的基础。

穆勒是最早对专名及摹状词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逻辑学家,穆勒研究了专名有无内涵的问题,以及对摹状词进行了研究。

弗雷格则认为,专名既有指称,又有内涵。弗雷格反对穆勒的观点是因为其观点无法解释同一性的问题。弗雷格还提出了自己的专名理论,他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专名和摹状词都属于专名;并且他认为,专名的内涵是用摹状词来描述的。为了解决悖论的问题,弗雷格还引进了空类。

4.总结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与名称问题的研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提出和发展对于哲学及逻辑学都具有重要意义。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起,哲学家们对于语言的研究开始兴起。逻辑学上的三大疑难始终困扰着哲学家们,而罗素提出摹状词理论也是为了解决这三大疑难问题。穆勒和弗雷格的名称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对罗素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其基础上,罗素对于名称和名称问题不断探索,最终提出了摹状词理论。

参考文献:

[1]罗 素.逻辑与知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弗雷格.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推荐访问:罗素 背景 理论 研究 摹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