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定量法在高教评价体系中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6-17 19:07:01  浏览次数:

摘要: 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是运用量化和计量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评价的过程。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量统计更加精确和便捷,定量评价在高等教育评价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甚至过于依赖定量评价。本文探讨高校评价中过分强调量化所导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对于改进评价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定量法高校评价体系存在问题对策

教育评价方法是一个很广的概念,根据评价方法的量化情况可以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是运用量化和计量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评价的过程。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量统计更加精确和便捷,而定量评价在高等教育评价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甚至过于依赖定量评价。比如,规定各种职称的教师每年必须发表几篇论文,在晋升职称时必须达到论文或专著量的要求,甚至硕士生、博士生在读期间也必须发表论文。这导致每年都有大量论文发表,学术抄袭与造假、学术腐败,刊物收取版面费等很多问题,与学术量化评价都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1.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对学生评价的问题

首先,在教育界,大学生受教育过程就可以被简单地总结为一个数量,即学分,大学生必须拿够一定的学分才允许毕业。大学里的课程可以这样划分:公共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公共课是必修学分,各个专业的学生有各自的专业必修学分,剩下的是选修课,大家根据需要任意选择,只要总学分数修够就可以了,因此,很多人很可能会找一个学习起来比较简单,花费的努力比较小,老师比较和气,可以轻松拿到学分的课程来选修。然而还是有很多勤奋刻苦的学生,那么这样的评价体系对他们来说就有失公正。

其次,在大学的奖学金的评定方面也存在着量化评价的过度应用,学校评定奖学金就是将学生成绩进行累加,分数高的就可以拿到奖学金。在一些研究生的奖学金评定体制中,还有发表论文给加分的政策,就是在学生课程成绩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所发表的论文得到的总分数,发表一篇论文规定加一定的分数。这些措施本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学习,但是学生为了拿到奖学金,就要多发表文章,虽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加分比较多,但对一般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所以大家就往一些质量较差而发表率较高的杂志多投文章。写论文的目的就成了加分,而不是学习,在这样的心态下,抄袭现象也很猖獗,经常能在搜索文章时看到相似甚至是一样的文章,只是文章的作者不同,发表的杂志不同而已。以这样浮躁的态度搞研究,只能是制造出大批的学术垃圾。

最后,求职中的量化要求导致学生们踊跃地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比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托福雅思考试,等等,从而获得可以计量的成绩来武装自己。潜在的用人单位很多都是通过毕业生的成绩年级排名,甚至他们所毕业的学校排名来决定是否聘用这个学生。为了扩大自己的就业前景,学生们不断积累各种各样的资格证明和学位证书,以使自己在将来的求职中有更大的竞争力。

1.2对教师评价的问题

教育评价中对量化因素的强调在教师教学方面也非常普遍,比如在越来越多的大学和学院里,学生通过一到五分的评级问卷给每门课程的老师打分。每个学期末,教授和老师们都会收到一份反映个人教学情况的评分报告。在这样的问卷调查当中,学生几乎无法对他们的老师作出定性的评价。尽管学生的评级对于督促教师的教学是有一定作用的,但也会有一些不良影响。比如,学生们往往对那些表演型的、有幽默感的或者是对学生不太苛刻的教师评价较高,而那些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较高的教授在这样的评级系统中往往得分较低,尽管他们的讲课水平很可能比那些表演型的老师要高得多。

定量因素不仅在教师教学中受到重视,在教师的职称评定方面也很受重视。在教师职称的评审条件中,有对教育科研工作的要求,即对发表论文、专著、译著等之类的要求。出书还是出局这样的压力让许多大学和学院的学者不得不更加重视他们出书的数量而不是质量。在做聘用或是提升之类的决策时,一份有着更多的文章发表和更多著作出版的简历往往比少的那一份更受青睐。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那些产量低但是质量精的学者很可能得分并不高,而那些拥有很多平庸之作的人却有可能高出很多的分数。这样的评价体系只会催生浮躁的学者,并使他们无力花上数年的时间研究一个课题,因为他们在得分上无法获得回报和补偿。这样的评价体制导致许多不够优秀的著作纷纷涌现,有些研究还未透彻匆忙出版了,还有些近似的思想或研究成果在做了微小的修改后重复出版。

2.评价方式过于量化的对策

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工具的普及,加速了评价目标过于量化的情形,但我们不应该把一个教授毕生研究所作的贡献草率地归结为一个简单的数字,因为对一种理论或是研究成果的贡献进行量化是不太可能的,也不能简单地通过一个数字来对学生的成就进行评价,忽略学生其他的潜在能力。针对教育评价方式过于量化,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坚持全面评价、全员评价、全体参与评价的原则

全面评价是指从教师特点和担负的任务出发,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科学知识、文化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协作精神等工作进行全面评价,既要看教师具有的基本素质,还要看其工作过程的质量和教育教学的效果。比如在教育教学效果中,既要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更要看学生智力、能力发展的程度和思想品德的形成、提高。全员评价指面向包括学校领导在内的全体教师参与评价。全体参与是指评价各方面关系要沟通、协调,鼓励全体教职员工、校内外关注教师工作的人员积极参与评价过程,使评价工作成为一种双向交流活动。

2.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重理论知识的考察,缺少动手能力的考察。在鉴定学生能力时,仅凭一份试卷定终生的教育理念早已经落后了。在进行评价时,往往需要将数据信息、评价结果进行量化处理,从而有于对评价结论量化进行比较。但教师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劳动,在重视定量评价的同时,更要注重定性评价。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体现教师工作的质和量,使评价更具有科学性。要尽力避免科技意识形态在教育学领域,尤其是在课程评价中的负面影响,注重教育学领域中的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效应,采用定质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评价目标保持在合理的量化与质化水平。

2.3改变这种评价导向的负面引导

招聘单位不要只是根据证书的多少来选拔人才,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不要只注重量化的分数,对教师或教授进行评级的标准不要只定位在取得学术成果的数量上。这样学生才不会把宝贵的时间用于追求证书,用于发表一些很低劣的论文,以争取奖学金,而忽略学习的过程和乐趣。教师才不会急功近利地追求发表文章的数量,不能潜心研究学问、努力教导学生。

3.结语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需要不断地审视传统评价模式。过去那种完全以分数衡量学生成绩,教师水平的评价模式已根本不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势。为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现有的评价体系,让评价为教育服务,让教育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众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政杰.课堂评鉴[M].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76.

[2][美]B·s.布卢姆等著.邱渊等译.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陈学飞.面向21世纪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6).

[4]薛天祥.高等教育评估中应正确处理定性与定量的关系.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9.

[5]陈向明.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定量 高教 对策 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