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体育产业支撑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对策初探

时间:2022-06-17 19:42:01  浏览次数:

摘 要:体育产业发展具有一种“乘数效应",在我市打造1小时经济圈之际,对该区域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研究,对于加快建设1小时经济圈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们主要采用走访、面谈、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深入分析我市1小时经济圈体育产业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我市1小时经济圈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1小时经济圈;体育产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7)02-0167-05

2006年底,重庆市委、市政府作出打造“1小时经济圈"的重大决策。加快建设1小时经济圈,打造以主城为核心的城市群,是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战略举措,也是新兴直辖市建设和发展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的战略平台。

体育产业发展具有一种“乘数效应",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国民经济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作为建设1小时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成为推动该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和新生力量。

一、重庆1小时经济圈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重庆1小时经济圈是以主城为核心、以1小时车程为半径的一个具有明显聚集效应的城市群,包括主城9区、合川、永川、江津、万盛、璧山、綦江、荣昌、南川、大足、双桥、潼南、铜梁、长寿、涪陵等23个区县。该区域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目前常住人口1673.6万人,占全市的59.6%,其中城镇人口约1000万人,城镇化率接近60%。

(一)体育场馆资源丰富

场馆资源是体育本体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1小时经济圈内共有各类体育场地10368个,占全市60%,其中标准体育场地4956个,非标准体育场地5412个,占地面积为14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9.9万平方米,场地面积为1083万平方米。在标准体育场地中,有大型体育场50个,占全市66个的75.8%;体育馆27个,占全市32个的84.4%。历年累计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273179万元,其中:财政拨款为243784万元,占投资总额的89.2%,体彩公益金为17176万元,占投资总额的6.3%。以1小时经济圈总人口1673.6万人计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65平方米,比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51平方米高0.14平方米,比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3平方米低0.38平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3%;人均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为163.23元,比全市人均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90.15元高73.08元,比全国人均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148.15元高15.08元,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

(二)体育彩票业方兴未艾

体育彩票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1小时经济圈体育彩票的发行起始于1997年,从2000年开始销售额节节上升,因而不断增加体育彩票销售网点。近两年,随着全国体育彩票销售规模的扩大,尤其是足球彩票热的升温,体育彩票销售在1小时经济圈已形成新一轮的热点。截止2005年,1小时经济圈共有体育彩票在售网点733个,占全市869个的84.3%,2006年体育彩票销量超过2亿元。体育彩票的发行,提供了相当可贵的体育资金,一些标志性的体育场馆建设经费部分来自于体育彩票所获得的公益金,体育彩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承诺正在得以落实。

(三)其它体育主体产业稳步成长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为广大群众的体育健身消费创造了条件。一是集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体育健身娱乐业悄然兴起,带动了体育主体产业的稳步发展。重庆1小时经济圈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促使体育健身消费向大众化、普及化方向发展,各种健身市场相继形成。二是体育竞赛表演业初步形成。重庆1小时经济圈体育场馆初步尝试市场开发,利用场馆优势引进赛事,增强体育赛事活动的观赏性,使体育竞赛表演所蕴含的商业价值逐步呈现。三是体育培训业开始活跃。以青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的体育培训业开始兴起,相继举办了经营性的篮球、象棋、围棋、乒乓球、武术、跆拳道、瑜珈、游泳、摩托车等培训班,这是近年来1小时经济圈体育消费市场的一个新亮点。四是体育商品经营业逐渐看好。全民健身热潮的出现,带动了运动器材和运动服装的热卖,为体育商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2005年末,重庆1小时经济圈体育产业专营和主营的单位数为2175家,年末从业人员为11365人,体育营业收入4.4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0.18%。从总体看,重庆1小时经济圈体育产业发展迅速,但体育经济总量偏小。

二、体育产业支撑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机遇与挑战

(一) 重庆1小时经济圈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是重庆1小时经济圈仍将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势头,将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比较坚实的经济基础。从2000年1210亿元到2006年2710亿元,GDP总量持续增长,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已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8.2%左右。10-15年后,全市80%以上的GDP将在这个城市群中产生。同时产业结构将进一步调整,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将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二是重庆1小时经济圈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逐步增加,必将对启动体育消费、拓展体育市场产生重要影响。10-15年后,1小时经济圈城镇人口将从现在的近1000万人达到2000万人,城镇化率从现在的近60%达到75%。

三是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的启动与实施,大众的体育意识将不断增强,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体育人口达到890万人,占全市体育人口1230万人的72%;随着体育人口的不断壮大,社会对体育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将不断增加,从而拉动体育消费需求进一步增长。

四是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深入,将促使人们积极投身体育消费,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及抗病能力,从而极大地增加社会对体育产业消费项目的市场需求。

五是重庆1小时经济圈人口总数及劳动力总量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将会推动老年体育消费,这对体育产业发展是一大机遇。

(二)重庆1小时经济圈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是观念滞后,认识不到位。尽管目前我市主城区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群众自觉提高生活质量、发展自身素质的需求正在成为拉动体育消费的强大动力,但由于部分干部、群众在认识上没有把体育产业、体育经济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对体育产业的理解和认识不全面,忽视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目的和意义。许多地区和单位对体育产业的理解和对体育资源的开发,仍停留在出租门面、地皮和办培训班等低层次的利用上,缺乏对体育产业工作的整体规划和指导。

二是人才缺乏,与体育产业发展不相适应。各级政府和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由于缺乏人才,在体育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没有比较成熟的市场理念,对市场的开发没有足够重视,对体育市场的开发和经营没有专业人员的参与。高素质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匮乏,制约了重庆1小时经济圈体育产业的发展。

三是体育市场不完善,缺乏多元化发展。第一,体育彩票业有待再发展。在重庆1小时经济圈,仅有5%的人买过体育彩票,而美国却有85%、法国有64%、日本有70%买过彩票。另外,体育彩票销售点没有向广大农村扩散,重庆体彩2006年2.56亿元销售额的历史最高水平,远远低于重庆福彩2006年9.1亿元的销量。第二,体育无形资产有待开发。专利权、运动队冠名权、重大赛事冠名权、技术知识产权、商标、体育广告、体育广播电视转播权等体育无形资产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使体育资产拥有丰富的资源。而重庆1小时经济圈对这块市场的开发相当薄弱,不少本地企业商家不舍得在这方面投入资金。另一方面,每年全市体育部门组织各类大小市级赛事多达100余次,赛事组织者和经营者却忽视了无形资产蕴含的潜力。第三,体育用品销售市场有待形成。如果能够筹建重庆1小时经济圈体育用品销售市场,形成自己的产销体系,将原来通过外出或委托销售的模式改为本地销售,这样既解决了本地生产商的后顾之忧,又可以吸引外地生产商的产品销售,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利润,增加税收。

四是行业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良好政策环境。第一,体育产业宏观管理体系不明确。目前体育产业的行业管理主体、管理内容、管理措施不清晰,体育市场行业自律组织成长缓慢,体育中介机构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发展体育产业的运行环境,导致投资者不敢盲目投资,体育经营商在运作上出现阻滞,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第二,体育产业市场运行不规范。至2006年底,1小时经济圈共有体育经营场所699家,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体系,未形成一支专业化的体育执法队伍,执法及宣传力度均未到位,致使多数仍未办理许可登记或备案手续。体育市场发育不完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协会社团均可以市场主体参与体育市场的各种经营活动。此外,调整体育市场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严重缺乏,体育市场管理混乱、无序,体育经营者和体育消费者的权益没有保障的现象十分突出。第三,缺乏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体育健身娱乐经营单位要上缴的营业税平均超过10%,有些地区甚至和歌厅、舞厅、夜总会、卡拉OK歌舞厅、KTV、游戏机、游戏网吧等休闲娱乐场所实行同一的税率(最高达20%)。此外体育赞助、体育广告等创收收入有的要征收33%的所得税,从而造成各种资本及游资对体育产业投资的市场前景看淡。另外,一些扶持体育产业发展、培育体育市场的相关政策,如鼓励社会和个体兴办体育产业的投资政策,相应的低息贷款或贷款贴息政策,减免税或税款返还政策,允许体育部门或单项运动协会建立产业发展基金的政策均没有。

三、体育产业支撑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思路、目标及对策

体育产业支撑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总体思路是:以提高体育产业整体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中心,以培育国民经济新增长点、提升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目标,以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依靠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创新之路。

体育产业支撑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体育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体育产业增加值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力争到202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GDP的1%左右,使体育产业初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并在推动重庆1小时经济圈经济持续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制定体育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政府及政府主管部门要站在重庆1小时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把体育产业作为重庆1小时经济圈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加大对体育产业的行业管理、宏观指导及调控力度。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都要充分认识到,开发与拓展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体育产业,不仅仅只是解决重庆1小时经济圈体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问题,而是要以发展体育产业为动力,引导社会消费,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十一五规划",尽快制定重庆1小时经济圈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划,从宏观上引导和协调重庆1小时经济圈体育产业的规划、布局、发展规模及发展速度。要注重体育产业开发与各区县城市发展建设规划、体育场馆建设、社区文化建设及新建居民小区配套建设的同步规划,特别是在新建、改建和扩建体育场馆或体育设施的规划中,应着重考虑体育经营单位的规划、布局及经营项目的设置等问题。

(二)培养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

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是培育和拓展重庆1小时经济圈体育产业、不断满足体育消费者需求的重要前提。当前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体育产业,急需一大批既懂体育又熟悉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的体育经营管理专门人才,来从事体育产业的拓展和体育经营项目的开发工作。从重庆1小时经济圈体育产业的实际出发,体育经营管理专门人才的培养,可以组织并鼓励体育经营单位的有关人员岗位培训、在职进修,通过招聘引进一些非体育部门的经营管理人才到体育经营单位从事体育经营管理工作,以及通过在有关的体育院校设立体育经营管理专业,或与财经类大学合作,开设体育MBA系列课程等途径,集中培养适应重庆1小时经济圈体育产业化发展需要的主要从事体育市场经营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制定体育产业扶持政策

一是体育产业组织政策。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各类体育产业经营实体的组织形式,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制度,建立开放性的创新发展机制。政府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培育若干个具有导向性、规模化的体育企业集团,支持各类体育企业所有者自组的行业性自律组织,逐步将一些不适合由政府行使的职能交给行业自律组织,如行业服务地方标准的制定、行业准入的资格认定等,形成科学规范的行业自律机制,推动体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体育产业结构政策。要以有利于市场在各类体育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为方向,以提高体育产业中非国有部分比重为手段,制定一系列鼓励和扶持各类非国有中小体育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扩大增量,调整存量,优化整个体育产业的资本结构,启动全社会对体育产业的投资需求,确保体育产业的发展获得足够的市场推动力。此外,政府主管部门要经常且及时地制定和发布重庆1小时经济圈体育产业优先发展领域的指导性意见,从宏观上指导、引导和协调重庆1小时经济圈体育产业发展。

三是财政税收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应在不减少国家财政投入总量的情况下,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和投入方式,适当增加用于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性专项投入;将各级各类体育产业经营实体占有和使用的国有资产,在经过认真清理和评估后,允许作为国有资本金投入产业经营。在税收政策方面,要通过制定差别税率和减免税政策促进体育产业快速发展,调控体育产业总量和结构。在体育赞助方面,凡是企业赞助重大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其赞助金允许列入企业成本,作为生产经营性开支。在公共体育场馆方面,凡是公共体育场馆开展训练、比赛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营业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在健身娱乐业方面,针对健身娱乐企业体育项目的多样性,实行高税、低税及减免税等不同的税收政策。对高消费体育娱乐项目征收特种附加税,对大众体育消费项目、高雅体育项目少征税、不征税。

四是投融资政策。要制定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投入体育产业的政策,取消对非体育系统、非公有经济成份投入项目产业的限制。为新兴和创新性的体育产业项目实行低息或贴息贷款,安排一定的政策性贷款用于发展各类体育产业。鼓励组建各级各类体育产业基金组织、体育投资公司,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新格局。创造有利于发展体育产业的综合性投融资手段和方式,设立地方体育产业发展基金和体育资产经营公司。同时,政府的体育产业宏观管理部门,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支持组建股份制企业并力争上市,为优质体育企业融资开辟新的渠道。

五是体育产业统计制度。要建立体育产业统计调查制度,争取把体育产业统计纳入重庆1小时经济圈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之列,为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制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各类体育产业的投资主体提供投资信息,引导体育产业经营者进行合理投资,优化资源配合。

(四)培育建立体育产业体系

一是培育体育市场的经营主体,鼓励各种经济成份进入体育市场。放宽准入制度,坚持“非禁即许、非限即准"的原则,鼓励各种经济成份进入体育市场,通过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体育企业集团,提高整个体育产业核心部分的市场竞争力,改善体育产业的组织结构,推动体育市场迈上新台阶。

二是培育体育市场的消费主体,积极提倡和鼓励居民从事体育消费。要把开发体育市场与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二期工程有机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建立各级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广泛建立不同类型的群众体育协会、业余体育俱乐部和基层群众体育锻炼组织,动员和组织居民投入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积极引导居民从事各种类型的体育消费活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体,要积极宣传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宣传体育消费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逐步引导重庆1小时经济圈居民的体育消费行为。

三是政府及政府主管部门要保护公开正当的体育经纪活动。凡进入体育市场从事体育经纪活动的各种体育中介机构与组织,都必须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体育经纪资格证书。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体育市场经纪活动的操作思路及成功经验,培育、创办或组建独资的或控股的专业化、规范化的体育中介机构与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中介机构与组织在规范体育市场运作、促进体育产业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四是整合主城场馆资源,组建体育产业集团。可以借鉴类似于上海东亚(集团)有限公司的成功经验,组建一个大型的政府控股的体育产业集团公司,对市级及主城区部分国有体育设施进行有效的整合。体育产业集团可以采取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思路,利用拥有的大型场馆设施,专业从事体育赛事、文艺演出、商务场地租赁、会展运作等业务;同时还可衍生出室内外广告经营、周边地产开发、配套宾馆餐饮娱乐等多种附加产业。

五是建立和健全体育市场的经营管理制度和各项法规,加强对体育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建议尽快完善或制定《重庆市体育市场管理条例》、《营业性体育场所管理办法》、《商业性体育竞赛管理办法》、《体育经纪活动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使各级政府和体育市场管理部门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条例,对体育市场各种各样的经营活动依法进行管理,以规范和引导体育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并维护体育市场经营者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六是重点培育体育健身娱乐市场。要以为大众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欢度余暇提供服务的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产品的市场供应为重点,坚持常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项目与新兴体育健身娱乐消费项目并举的开发方针。在此基础上注重开发以下五个相关的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一是中老年健身市场,二是美容健美健身市场,三是少年、幼儿体育培训市场,四是娱乐型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五是多功能高档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与此同时,着力开发一些深受大众欢迎的、具有重庆特色和民族特点的体育健身娱乐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体育消费者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需要。

七是重点培育体育竞赛表演业。要加大对商业性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及社会体育竞赛市场的开发力度,并逐步向区县延伸与扩散。与此同时注重竞赛表演市场经营主体和中介机构经营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形成一般竞技项目竞赛表演市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表演市场、商业性竞赛表演市场、社会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并驾齐驱的市场格局,以不断提高重庆1小时经济圈竞赛表演产业的市场容量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鲍明晓.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J].体育科研,2006,(2):1-10.

[2]肖淑红,彭立业.论体育产业管理研究的三种常用理论.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2006,(4):441-443.

[3]林显鹏,虞重干,杨 越.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体育科学[J],2006,(2):3-9.

[4]闻 杨,杜力萍.从体育产业的形成机理谈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3):29-32.

[5]林显鹏.关于建立我国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4):1-5.

[6]李松梅.试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综述)[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 (2):4-8.

[7]卢元镇,郭云鹏,费琪,等.体育产业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体育学刊,2001, (1).

[8]田克敉.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及其可行性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3):462-464.

[9]黄艺.体育经纪人有关问题的研究[J] .体育科学, 1999,(4):7-9.

[10]李明.体育产业学导论[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11]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12]马铁.我国发展体育经纪人的对策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1999,(2):2-7.

责任编辑:吴涌汶

推荐访问:重庆 初探 对策 经济圈 支撑


[体育产业支撑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对策初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