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要点探究
时间:2022-03-31 10:00:39 浏览次数:次
摘 要: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健康饮食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食用菌中的营养元素较为丰富,可以为人体提供多种营养,这就造成市场对食用菌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的趋势,这种情况下,就突出了食用菌栽培技术的重要作用。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我们有必要加强对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研究。
关键词:食用菌;栽培技术;接种;培育环境
一、绿色食用菌栽培前期技术要点
1.选择优质的菌种及接种。为了保证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需要在栽种前期做好菌种的选择,依据栽培区域的环境特征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菌种,同时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抗病能力和高产的特性。为此,菌种选择的过程中,要优先选择产量好、质量佳,且具有抗病虫能力的菌种,进而保证最终的产量和质量。除此之外,还需要对菌种的质量进行严格筛选,确保菌种没有受到污染,为没有病虫害的健康菌种,这对后期的栽培具有积极作用。选种结束之后需要完成接种操作,接种操作的规范性对食用菌后续的栽培质量具有直接影响。
2.培养料的配置。培养料配置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原料之间的充分混合,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将一定配比的干料放置在同一容器中之后进行充分搅拌,确保原料的充分混合。一些特定的区域由于土壤条件较差,需要在培养料中添加适当的微量元素,而对于需要添加微量元素的培养料来说,需要先将微量元素用水化开之后才能保证微量元素与原料之前的充分混合,尽量保证原料的干湿程度一致,同时需要避免出现微量元素黏结的现象。
另外,培养料中的水分含量也会对菌种的生长发育带来一定影响,培养料中的水分含量过高会对下层菌种的呼吸作用带来影响,使其长期处于缺氧的状态下,且对培养料的吸收量也会产生影响,这样不仅会造成培养料的大量浪费,还会对下层菌种的正常发育产生制约,不利于菌丝的生长。为此,在培养料的配置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其中的含水量,一般将含水控制在55%为宜。在实际配置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栽培场地的空气湿度对木屑的含水量做出适当的调整。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培养料完成配置之后,要进行装袋和灭菌操作。培养料在配置完成的七小时之内完成装袋操作为宜,全部装袋完成之后,需要将整个袋子放入灭菌锅内进行高温灭菌,主要滅菌操作方式为,先将培养料加热至100度,之后使用冷气阀降低至零度,之后再重新加热至100度,在此过程中需要对灭菌锅内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同时保证灭菌锅的密封性,确保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
3.培育环境要求。在对菌袋进行培育之前,需要先根据菌袋的生长特性为其营造一个适宜生长的培育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出菇棚。将菌袋移至出菇棚时一般是在气候较好的早上和晚上进行,同时,需要确保在转移的过程中菌袋不会受到降雨的影响。菌袋入棚之后的摆放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菌袋之间最好间隔5厘米,保证菌种能够得到充足的养分。
(1)空气湿度。菌种的生长发育对水分具有较高的要求,一旦菌袋中的水分含量不够就会制约菌种的正常生长发育,最终导致食用菌的产量降低。在出菇棚中的空气湿度较低的情况下,菌袋长期处于这种湿度较低的环境下,菌袋表面的水分就会产生加速蒸发的现象,致使培养料中的水分含量降低,这对菌丝的生长将带来严重影响,最终导致食用菌的产量降低。而在空气湿度过大的情况下,菌袋表面不会出现明显的蒸发现象,而潮湿的空气还可能加大培养料中的水分含量,一旦菌袋中的水分含量超出55%就会导致下层菌丝处于缺氧状态,这对菌丝的生长发育将带来消极影响。除此之外,空气湿度长时间保持偏高的状态,使菌种长期处于水分含量偏高的环境中,很容易出现腐烂问题。如果这种腐烂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处理,很可能产生病菌对其他的菌丝生长带来影响,严重的可能会出息大面积的细菌传染,使食用菌的产量大幅度降低。
(2)保持通风。食用菌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作为支持,生长的过程就是做有氧呼吸的过程,其生长特性决定了吸入氧气之后会释放出一定量的二氧化碳,由于大量菌袋集中在一个空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含量可想而知。而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此时,就需要保证出菇棚的通风效果,降低空间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保证食用菌可以正常进行呼吸作用。
(3)光照环境。食用菌在出菇阶段往往需要光照刺激才能完成出菇操作,但是菌种不同对光照的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此,我们可以根据菌种的生长特性,对出菇棚的光照情况进行适当调节,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使用遮阳网或者草席遮挡的方式进行光照调节。
二、绿色食用菌栽培中期技术要点
1.生产环境卫生。为了给食用菌的栽培营造良好的环境,需要对栽培区域进行灭菌和除草、杀虫操作,对栽培区域的杂草等进行全面清除,保证区域环境的整洁度。同时,在对灭菌锅、接种室和培养室进行设置时,需要尽量缩短各个区域之间的距离,进而降低在运输过程中被污染的可能。同时,保证培养室和出菇棚的密封性,避免蚊虫进入,对食用菌的健康带来影响。
2.使用无污染肥料。在喷洒人粪人尿时应当注意对人粪及人尿的加热,最适合的人粪和人尿应该是煮熟 20 分钟后的,对其进行对水,比例为1:10 或者是 1:20 进行喷洒,或者也可以用新鲜的牛畜尿液,煮熟与没有泡沫即可,进行对水,比例在 l0 倍~ 17 倍之间。
3.生态防治。食用菌的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 185℃,为防污染,一般要控制 7℃以下,可有效防止高温霉菌污染。菌丝在生长阶段将环境湿度控制在 60%以下,可有效抑制喜湿杂菌的生长。加强通风既有促进食用菌生长的作用,又有抑制杂菌生长功能,适宜的散射光促进食用菌菌丝生长健壮,增强抵制杂菌能力。
4.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指的是采用高压、日光和黑光灯等物理原理来代替药物防治的方式。物理防治的主要优势是,相对来说成本投入较少,对环境也不会产生污染,具有一定的环保特性。主要是利用害虫对喜光性和趋光性来诱杀害虫。
5.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在农业上广泛应用,但在食用菌上应用刚刚起步,前景十分乐观,因为它不污染环境,没有残毒,对人体无害、长期使用没有副作用,食用菌产品无公害。如利用细菌制剂—苏芸金杆菌来防治螨类、蝇类、蚊类、线虫都取得很好效果。
6.化学防治。可以选择高效、低毒、易分解化学农药来防治,尽量避免使用高毒、难分解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食用菌达到绿色食品。
三、绿色食用菌栽培后期管理
在栽培过程中,食用菌达到最佳商品价值时,应该立即采收处理。如果是鲜售,采后立即打包,以最短的时间到达消费者的手中。如果用于加工处理,也应该立即做出处理,以防变质变味,影响品质。
四、结语
在对食用菌的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之后可以发现,栽培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对食用菌的质量和产量带来影响,为了保证食用菌的产量能够达到市场的发展需求,我们需要加强对栽培技术的研究力度,从根本上消除影响食用菌正常生产的相关因素,进而保证食用菌的健康生长,保证农村产业结构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宝财. 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信息, 2015(18).
[2]聂淑军. 食用菌高产栽培及病菌防治技术研究[J]. 科学种养, 2015(12).
作者简介:王洪林(1973-),男,汉族,江苏灌南人,灌南县北陈集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大专,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
[绿色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要点探究]相关文章
- 浅谈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 南涧县山地玉米栽培技术
- 花生新品种航花2号的示范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
- 阳光玫瑰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
- 万寿菊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 黄秋葵的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 有机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创新
- 甜玉米栽培技术
- 多菌灵用于食用菌生产应慎重
- 食用菌中硒元素含量的测定
- 基于消费者视角下的商品价值理论探究
- 高中生物关于细胞学习探究与提出问题思维训练
-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 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探究
- 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探究
- 校园文化与教师培养的平衡探究
-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山区初中英语协同教学策略探究
-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微课”教学模式探究
- 新形势下校长管理的有效策略探究
- 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探究
- 2022年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
- 市民政工作要点【完整版】
- 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管理的意义及要点
- 通信管理及线路的规划与设计要点分析
- 上一篇:有机蔬菜种植技术要点及其发展对策
- 下一篇:做好其他志愿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