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教育影响刍议
时间:2022-06-10 09:07:01 浏览次数:次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来生活在中华大地的诸多民族,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来的文化,在这一背景下的教育受到文化的影响是必然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 教育 孔子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294-01
1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出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汇聚了各个民族、流派的诸多思想,经过历史的涤荡和教育的传承,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悠久历史的文化,具有各种思想意识、观念文化的不同形态。其重要性体现在传统文化是思想、道德、知识智慧的荟萃,更是教育的一面旗帜,一种导向。其外延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如天文、地理、数学、化学、医药学等领域及历史、宗教、艺术、教育等领域。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融汇了儒家、佛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阴阳家等“三教九流”学说,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儒家的代表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以“仁”为核心, 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又提出 “礼”的规范:“克己复礼为仁”。到了汉代,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并提出了“三纲五常”说。
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主流,以伦理教育为主要类型的。下面,本文谈谈传统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2 传统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中国历史上,据《礼记》记载,夏、商、周就出现了“庠”、“序”、“校”等施教机构;教育内容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并出现了“学在官府”、“政教合一”的现象。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大兴,儒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这时的私学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的一个里程碑。到宋代以后,陈朱理学已经成为国学,儒家的《四书》《五经》作为了教学的教材和科考的依据。可以说,中国古代教育就是传承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
在世界史中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没有断裂层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其然也。如此历史悠久的国家在风雨中度过并一直延续至今,传统文化起到了关键作用。传统文化的作用则体现在对教育的影响上,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其变为一种生产力,文化才变为实在的东西,传统文化之中的精髓才得以发扬光大,和谐社会、法制社会才可以实现。因此应该认识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2.1 文化对教育发展起制约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我国教育的制度,教育的理念,也一再影响我国的教科书内容。如:《诗经》中的篇章在不同教学阶段的课本都有出现,集中体现孔子学说的《论语》的篇目和选自《孟子》的篇目的编排,还有墨子的《公输》、庄子的《逍遥游》、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以及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滥竽充数、讳疾忌医、老马识途等,这些教学内容曾有多少人得到了智慧,受到了莫大的教育啊!
2.2 教育对文化发展起促进作用
我们知道不是所有传统文化都有积极作用,教育就有资格去评判,所谓“去粗取精、去伪存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之后教育会把优秀的文化以多种形式加以整理,再传递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使我们的后代都能继承发展我们祖先的精华。而在这个过程中,都会打上创造的烙印,故而我们中华文明得以保持至今。
2.3 教育与文化有着特殊的关系
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为什么好的家教能孕育优秀的人才呢?那是文化氛围的作用,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而教育本身是一种艺术,能创造出文化,一种使人变得更有知识,更具魅力的力量,因此,教育也是一种文化。
3 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3.1 在教育理念方面
《大学》中说:“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里传统文化告给后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即启示我们没有观察没有实践怎能“修身”“正心”、“平天下”?
《论语·卫灵公》中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意在教育对象上,不分贫富贵贱,都有资格接受教育。这就大大的做到了教育公平、教育资源的合理化,有利于实现教育的广泛性、普及性。对我们现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乃至于实现教育公平、公正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墨子说“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是也。《中庸》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思想。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教学实践有着重大的影响。
3.2 在教育方法方面
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方法,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法使我们免于“填鸭式”的弊端,有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亦是此意。更有“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纵向发展。我们现在搞得 “层次教学”就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
3.3 在教育原则方面
《学记》中提出了“学不躐等。”指出学习不能“陵节而施”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能越级而行的原则。所谓“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一原则使得我们在教育中,不会再犯“拔苗助长”的错误,也符合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学记》还指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强调了课内外相结合的教育主张。即按照一定时间进行教学还得有派餐作业予以辅之方可学好功课。也强调了开展课外活动的重要性。《礼记·学记》中谈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在这里强调了教学相长的原则。这一原则启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发展教育,进而实现教育的再创造。
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消极的东西。如起源于隋朝的科举制度,到后来则有名无实,人们只重视你是进士出身还是秀才出身,至于能力则无人问津。我们的教育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作者简介:张海文(1981-),男,中教一级职称,研究方向:文学。
[传统文化对教育影响刍议]相关文章
- 刍议“双一流”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的发展
- 刍议数学课堂差异教学
- 刍议工业设计类企业会计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
- 高职院校数学类课程教研中的问题及对策刍议
- 中专数学史教学作用刍议
- 刍议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意义
- 刍议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
- 刍议农村雷电灾害的防范措施
- 刍议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
- 刍议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在胃癌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 立足传承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现代文明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适用性及路径选择
- 激发学习兴趣,弘扬传统文化
- 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影响力报告
- 教育教学反思个人工作心得范文大全
- 化学教育教学自我总结范文大全
- 廉洁教育活动心得总结四篇
- 教育工作预备党员思想工作汇报3篇
- 幼儿园消防教育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 幼儿园学期教育工作总结报告范文大全
- 幼儿园大班教师教育工作心得范文合集
- 特岗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心得范文大全
- 警示教育片观后心得感悟
- 以案主题警示教育片感悟
- 上一篇:当前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缺失与补救
- 下一篇:以红色文化丰富高校美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