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脱贫攻坚 >

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战场上

时间:2022-06-09 18:42:01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进行脱贫攻坚,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青藏高原民族地区脱贫攻坚这个特殊战场上,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打好打赢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根本保障。

一、特殊的市情要求海东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海东市作为青海省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不足是现实之困、社会治理是压力所在。立足于这样的特殊市情,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能力,从发展和稳定相贯通、民族和宗教相关联、党建和脱贫相结合的视角,思考和谋划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

第一,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特殊市情要求海东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海东市地处青海省东北部,总面积1.32万平方公里,辖两区四个民族自治县。海东市于2013年撤地设市,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全市94个乡镇、1587个行政村,总人口173万,其中藏族、土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占50.4%。全市五大宗教俱全,藏传佛教寺院占全省的30%,清真寺占全省的66.7%,宗教在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影响。因此,要做好海东的工作,首先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依法加强宗教寺院管理,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坚持中国化方向,注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积极引导宗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把宗教教义中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发掘出来、阐释宣传好,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到党和政府周围,为脱贫攻坚凝心聚力。

第二,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要求海东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海东是全省六州两市中贫困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2015年底,实施新一轮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整后,全市有634个贫困村4.6万户17.57万贫困人口,其中贫困发生率达12.8%。加之海东绝大多数地区山大沟深,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群众致贫返贫隐患较多,扶志扶智为主的精神脱贫任务较重。海东是青藏高原东部传统农业区,134万农业人口,318万亩耕地面积,工业经济发展滞后,城镇化水平低,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条件薄弱,特别是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不高。与此同时,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一些村“两委”班子成员年龄偏大、缺乏能人,有的村級党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脱贫攻坚方面的作用发挥不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海东作为欠发达地区,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委工作部署上来,充分发挥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层层压实责任,统筹整合资源,夯实基层基础,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第三,社会治理面临的特殊责任要求海东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海东是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是十世班禅大师、喜饶嘉措大师的家乡,十四世达赖喇嘛也出生在海东,藏传佛教影响广泛。地缘上又毗邻青海黄南、甘肃甘南等藏区,维护社会稳定面临的形势复杂、任务艰巨,从这个角度上说,海东不是藏区但胜似藏区。同时,海东作为多民族聚居的西部贫困地区,迫切需要加快发展、摆脱贫困、实现乡村振兴。因此,“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构成了海东各级党委政府的两大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任何时候,都要把稳定放在重要位置去认识,去谋划,去落实,特别要深刻认识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这个要求对海东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每逢一些敏感节点,全市上下抓维稳,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抓改革发展稳定的精力。因此,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是海东市集中力量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前提。我们必须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证,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和维护民族团结工作,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特别是要教育引导少数民族群众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推动海东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二、海东脱贫攻坚的实践中党的领导发挥了关键作用

打赢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战,需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组织起来,凝聚最大的共识、汇聚最大的力量,决战决胜2019年。

一是坚持“管肚子”与“管脑子”并重,筑牢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政治思想基础。海东的特殊市情决定了不论是推进脱贫攻坚,还是加强社会治理,必须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加强对宗教教职人员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和政策法规培训,要求活佛、阿訇等宗教界人士在念好教义经的同时,更注重念好“致富经”,引导群众知荣辱、懂感恩,把更多的思想和精力放到改善生活条件、增加经济收入上来。这几年,宗教领域发生的最大变化是,活佛讲经、阿訇演讲“卧尔兹”,必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必讲国家法律、必讲脱贫攻坚,宗教人士主动服务于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助力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特别是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我们认真学习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宗教工作提出的“导”字诀,集中开展国旗、法律法规、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宗教寺院活动,加强党报党刊进村社、进寺院和广播电视“户户通”工作,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声音形象覆盖全市170多万各族干部群众,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拥戴人民领袖成为各族群众的共同心声。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宗教工作的各个环节,严格执行《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加强藏传佛教寺院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伊斯兰教事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依法加强宗教寺院和宗教教职人员的管理,积极防范极端思想的渗透和传播。

二是坚决扛起脱贫攻坚重大政治责任,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保证。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海东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和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四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责任,全面实行常委督战、市级领导联乡包村机制,县处领导层层跟进,落实联乡联村包户责任,咬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精准实施“八个一批”脱贫攻坚计划,强力推进行业扶贫专项行动,大力推动中央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在海东落地落实。到2018年底,海东贫困人口减少到2.1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8%,5万多人搬出深山,实现“挪穷窝”“拔穷根”。特别是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的整体脱贫,标志着56个民族大家庭中撒拉族和土族摆脱了贫困,这在民族地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我们出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50条措施》,实施村级标准化活动场所“清零”工程和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市县两级1206个机关支部联姻帮扶1587个村支部,推动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选优配强基层组织“领头雁”,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坚持干部人才路线服务脱贫攻坚,保持县乡党政领导班子稳定,实行扶贫驻村“123”帮扶工作机制,选派扶贫第一书记833人,派出驻村帮扶干部2505人,促进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双提升”。

三是不断加强和创新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为集中力量推进脱贫攻坚创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对于海东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而言,坚持党的领导,保证政治坚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核心。我们把脱贫攻坚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紧密结合起来,走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之路,扶贫扶志,激发了脱贫内生动力。始终把树牢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促进脱贫攻坚的强大精神力量,持续深入地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在海东“拉面大军”较为集中的城市探索组建行业党支部,建立输出地和输入地共管机制,先后开展两轮党的十九大精神、民族宗教政策和民营经济政策进全国拉面店活动,引导和教育17万“拉面人”融入当地社会,涌现了一批道德模范和先进个人,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引领精神脱贫的积极力量。全面推动移风易俗,全市90%以上的村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农村群众红白喜事负担下降了一半以上,基层社会呈现出崭新的精神风貌。

我们高度重视社会领域风险隐患的防控,深入开展“两反四防”专项斗争,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重点人员的帮扶管控和教育转化,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在重要敏感时期,组织开展城鄉环境整治行动、春秋两季百万人义务植树造林“大会战”,创新举办沿黄河马拉松半程赛等群众性体育文化赛事,引导信教群众把关注点和注意力聚焦到全市大事要事上,最大限度凝聚了各族群众跟党走、谋发展、思稳定、盼幸福的强大共识。特别是今年春节期间举办首届“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活动,吸引游客300多万人次,拉动直接消费30亿元,不仅活跃了市场,繁荣了河湟文化,而且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深入开展。活动期间,循化、化隆、民和等地穆斯林群众首次挂起了灯笼,搭起了彩门,红红火火过春节,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明显增强。

三、必须矢志不渝加强党对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领导

今后工作中,我们要牢牢把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这个核心,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基层党建等工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如期实现同步全面小康目标。

一要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抓好中央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提高脱贫攻坚质量和实效。认真对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继续聚焦深度贫困,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提高产业扶贫效益,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确保到今年年底实现绝对贫困全面“清零”。特别是把稳定增收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中之重,推动拉面产业扩大规模、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到2021年,在全国海东籍拉面店要达到3万家以上,从业人员达到18万人,年均经营性收入达到165亿元以上。同时,要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坚决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问题,切实消除农村群众致贫、返贫因素。

二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好建强。继续运用好、拓展好“支部建在连队上”这一建党基本原则和制度优势,在有条件的小学、拉面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城市等领域全面建立党组织,实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高质量全覆盖,打造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领导核心。同时,扎实推进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头雁”培育工程,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继续大力整治扶贫领域不正之风,铲除腐败特别是微腐败滋生的土壤,使党的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落实,以实际行动和成效维护各族人民对党的拥戴。

三要继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继续高质量办好“青海年?醉海东”等系列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融入现代社会。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培养,推动宗教的中国化进程。

四要加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把抓好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继续实施好扶志扶智为主的精神扶贫,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健全教育帮扶机制,解除贫困家庭、低收入家庭子女就学的后顾之忧。特别是继续采取强力措施抓好“控辍保学”,促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五要培育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规划引领、突出特色、注重质量、从容建设,当好全省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坚持不懈推进“三绿”建设,继续开展春秋两季义务植树造林“大会战”,让绿色成为推动海东发展的永久底色。按照省委王建军书记关于“精明收缩、着眼四季、颜值革命、注重内涵”的要求,将河湟新区打造成海东在兰西城市群中部崛起的重要引擎、未来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践行“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的典范新区。把发展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培育财源性工业企业,着力补齐现代服务业短板,培育好支撑海东发展的增长点。

海东各级党组织将进一步加强探索、创新、实践,加强民族地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推进脱贫攻坚、加强社会治理和促进和谐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作者系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海东市委书记)

推荐访问:脱贫 攻坚 飘扬 旗帜 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