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七七事变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2-01-28 11:07:09 浏览次数:次
读七七事变心得体会7篇
读七七事变心得体会篇1
1937年7月7日夜,在卢沟桥畔静谧的夜色中,划过一声尖锐的枪鸣。侵华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由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亦称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硝烟弥漫中,中国军民奋起反抗,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抗战,宣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历史无言,精神不朽。
84年了,但卢沟桥畔的枪声犹在耳畔回响,那场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也是追求民族独立、彰显英雄本色的历史。“历史刻骨铭心,永远不能忘记”,习总书记的谆谆告诫,是要我们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从抗日战争中体现出的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当牢记习总书记的教导,弘扬“抗战精神”,奋斗崭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砥砺前行。
弘扬“抗战精神”,不达目的永不止步。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疯狂进攻,加上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究竟什么时候能将侵略者赶出国门,当时对全国人民来说,都是个未知数,因此提出了“长期抗战”的口号。著名剧作家夏衍在《种子的力》一文中,高度赞扬了“种子的力”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这样的“力”,正是伟大的中华儿女们坚决赶走侵略者、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的“不达目的不止”的力。如今,我们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是一场将长期坚持的战斗。弘扬“长期抗战”精神,把工作进行到底,让脱贫攻坚完美“收官”,让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我们坚决的追求。为达到这样的目的,共产党人将一直为之奋斗。
弘扬“抗战精神”,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指示”下,造成了国民党内部的离心离德、各自为政。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了举国上下的一致响应。全国各族人民亲如兄弟,紧紧地抱成一团,可谓“众志成城”,形成了一股磅礴的抗战力量。习总书记曾多次引用中国古话“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就是强调了“团结”的重要作用。“抗战”中的“团结”,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的团结。当前我们从事的所有工作,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实现这一目标,更需要团结协作,上下齐心,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将“公仆”意识渗透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一路攻坚克难而前行。
弘扬“抗战精神”,自立自强勇往直前。抗日战争时期,就连中国的小孩子都把日本称为“小日本”,都懂得日本侵略者是“鬼子”,那种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可见一斑。面对从事着非正义战争的强大侵略者,不能被其气势所吓倒,国民党汪伪政府“倡导”的“曲线救国”,实则为“投降主义”。在貌似强大的侵略者面前妥协了,还有什么“自立”的资本,还有什么“自强”的余地!当下也有极少数党员干部,骨子里就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导致信仰缺失,在党和人民面前“软弱无能”,却将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用到一己私利之中。要从源头抓好“廉政建设”,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树立起“自立自强”的思想标杆,拿出当年在侵略者面前的那种勇气,沿着党中央所指引的方向前进。
虽然“抗日战争”硝烟已经远去,但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不朽!特别是在物质文明相对优裕的今天,生活中的诱惑甚多,陷阱甚多。所以,我们的反腐倡廉、正风肃纪都不能“一曝十寒”,要坚持“长期抗战”,不达目的不止;广大党员干部不能“离心离德”,要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更不能“软弱无能”,要坚持“自立自强”,才能勇往直前……我们的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胜利已经指日可待,但“抗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然前行。
读七七事变心得体会篇2
1937年7月7日夜里,侵华日军在卢沟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到如今一转眼已经84年了。作为新时代的“后浪”,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我们以史鉴今、砥砺前行,我们奋发图强、汲取精神,用英勇无畏、用奔流不息铸就起新时代的钢铁长城。
铭记历史的教训,用抗战精神激励“干事创业”。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值此“七七事变”84周年之际,我们回顾抗战的历史,铭记历史的教训。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干部,要心存历史的敬意,从艰苦的抗战中不断汲取精神,不断开拓进取,不断求实创新,谋取伟大复兴。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坚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职工作,在脱贫攻坚上拿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气魄,敢于啃深度贫困地区的“硬骨头”,敢于涉扶贫顽疾的“险滩”,保持战斗不息的精神,确保脱贫攻坚如期全面完成。
用好历史的教科书,要以史为鉴激发“奋发图强”。中国共产党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中国人民在抗日斗争中展现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党员干部要以史为镜、以史为鉴,牢记历史“教科书”的血泪,始终不渝坚守为民初心,坚持不懈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干事创业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必胜决心。
缅怀英烈的功勋,从先烈精神中汲取“奋斗力量”。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党员干部应以抗战精神作指引,珍惜好这当前来之不易的发展期遇,传承好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以英雄为楷模,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流血牺牲,坚定必胜的决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来告慰英烈,开创崭新的未来。
读七七事变心得体会篇3
历史的风,吹翻起抗日战争打响的篇章,我跟随着镜头重温那炮火轰鸣的战争年代,再现抗日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不畏牺牲的英雄本色。
日本帝国主义大肆张开它的魔爪,从“七七事变”到京津失守,再到淞沪沦陷,大半个中国已经被日本的铁蹄践踏。而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竟还可笑地要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将中国牢牢的囚禁起来。
但,中国人是不可辱的,中华名族是不可辱的,中国人将为国而生,为国而战,甚至为国而死!想要破了这个“囚笼”,就要拆它个七零八乱!
一场关乎人命,关于民族,关于尊严的大战——百团大战,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影片中一个镜头让我至今无法忘怀,无法搁浅——硝烟弥漫,横死遍野,八路军以村子为根据,冒着敌人枪林弹雨般的炮火,沿着陡峭的山岩向敌人强攻,负伤的战士从矗立的山岩跌进了深谷。但一个倒下去了,后面的战士还是英勇的冲上来,鲜血洒满了娘子关,仅过了三小时的激战,八路军终于占领了娘子关,全部肃清敌人。黎明的时候,鲜艳的战旗迎着东方灿烂的阳关飘扬在鲜血染红的娘子关上空……
八路军那誓死不当亡国奴的精神意志,洗礼着我们全身上下的每一个肌肤,深入骨髓,感染我们的灵魂。这一站,我们胜利了!这一站,将日寇打懵了!
正如新七团的旗手宣誓的那样:“人在旗在,人不在,旗也在!”
当你在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之时,你的心是否感慨难平,是否热情奔涌?从前的东亚病夫现在已经成为了屹立在东方的巨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身如少年的我们,当无悔于先烈,无悔于国家,更无悔于自己!
来吧,每一个年轻的学子!让我们为振兴中华民族而拼搏吧!
读七七事变心得体会篇4
84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点燃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怒火”,中国全民抗战由此“开端”。日本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灾难,超过3500万军民伤亡,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800余万劳工被强掳,这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彻底觉醒和顽强奋起,并由此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这一段“屈辱”的历史,一断“辛酸”的血泪,一段现代史上“悲怆”的一页,依然铭记在近14亿中国人民的心中,永不敢忘,也不能忘,更不会忘。
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汇总。历史使人们能永远记住在过去的兴与衰的纪实,也能使人们在兴与衰的经历中总结出经验与教训,从而使自己能知道需要做什么,不需要做什么。今天,我们纪念“七七事件”,回望的决不是那“悲惨”的现场,也不是那“悲痛”的恸哭,而是要让近14亿中国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不能忘记82年前的今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不断从历史中获得智慧启迪,才能牢牢把握时代前进的新方向,奋力开创美好的新未来。
落后就会挨打——这是中国近现代史证明了的道理,更是百年来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做出巨大牺牲才得出的深刻教训。“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则国之大耻。”历史,总是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勾起世人的回忆和反思、传递精神和力量。每年七月七日,中国人民都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纪念这一“国耻日”,如此隆重地表达立场和传递信号,目的很明确,就是在于警醒近14亿国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砥砺奋进、振兴中华,自觉增强现代国防理念和忧患意识;也是用正义的行动痛击逆流,警告那些试图罔顾事实、篡改历史的卑劣者!
“七七事变”以来这段历史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过去,也激发了中国人民创造辉煌的潜能。面对侵略,亿万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在共产党员的带领下,前仆后继、视死如归,不屈服、不后退,用生命和鲜血,组成了不可跨越的“长城”,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在建设新中国的伟大潮流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冲在前,干在前,带领亿万中国人民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经历革命、建设、改革大潮的洗礼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红红火火,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到繁荣富强,直至今天中华民族始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一次次创造了属于中国人民发展神话、创造了属于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在这段耻辱的经历中寻找不屈的精神,寻找让近14亿中国人民渴望更好生存、追求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这条正确道路,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朝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目标砥砺奋进。
读七七事变心得体会篇5
七七又到,1937年7月7日这一天,日本军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了。
这一天,酿造了惨无人道、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之国耻!
这一天,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掀起了旷日持久的八年抗战。
八年,我们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付出宝贵生命;八年,中华儿女从不言放弃;八年,中华民族历经磨练;八年,中华民族固若长城;八年,我们拥有了摧不跨的“抗战精神”!
今天,让我们一起为七七事变和八年搞战付出生命以及做出贡献的中华儿女敬礼!
今天,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个日子,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
今天,我们借助网络为我们的英雄们敬礼,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饮水思源”。
中国,一个发展中的中国,一个崛起的中国,我们需要牢记历史,回首过去,居安思危,永不忘却,让这些成为我们“强国之路”的基石。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青少年的历史意识,国难意识,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个人以为青少年的国家民族自强精神是国家之根本。我们不但要有爱国意识,更要有忧国意识,牢记历史是我们将悲痛转换为动力的办法之一。
“抗战精神”和“长征精神”都是中华儿女用生命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可以说她们是中国崛起和富强的永恒动力。可以说,只要保持着“抗战精神”和“长征精神”中国就没有什么不可战胜的,没有什么不可克服的。
牢记这一天,为我们的英雄默哀,也为我们的祖国祝福!
读七七事变心得体会篇6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嗣后日以重兵三路进攻华北。“七七事变”是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日寇进攻卢沟桥的炮声宣告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卢沟桥抗战的壮举引燃了中华民族抗战的圣火。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
令我为之愤怒的是,一些追随于日本人之后的中国军人,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竟说出“与日本人合作,中日冲突化干戈为玉帛,这可是功德无量的事。”身为中国人,竟说出这样的话,你们的良心何在,你们对得起中华民族吗?
这不禁让我想起这样一则材料:武汉大学的路珈山顶有一个樱花园,每当樱花盛开的时候,一些中国青年身穿日本和服摄影留念。一韩国学生问其导师:何故穿和服照相?导师苦笑,无言以对。
读罢材料,掩卷沉思,一股悲愤之流涌上心头。韩国学生的一句问话使导师无言以对,难道是导师回答不出吗?不是的。导师的无言,说明他对此难于启齿。我倒要问问:在中国的土地上,在盛开的樱花丛中,为什么一定要穿上和服?难道在这些中国青年的心目中已经没有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与自豪感?难道他们忘了是日寇的野蛮暴行曾经是中国人们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中华儿女一身正气,威武不屈。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把献身祖国作为自己无尚的光荣。明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深陷囹圄受尽酷刑,却仍坚持斗争,时刻牵挂着可爱的祖国的方志敏;身中数弹,死前仍高呼“杀敌报国”的张自忠……无数中华儿女以他们的爱国行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而他们的后人呢?一些中国青年竟蜕化到崇洋媚外的地步,这怎不令中国人为之悲哀呢?
民族的灵魂就像纤夫手中的绳,只要握紧它,齐心协力,才能牵动中华民族这艘巨大的帆船,才能向着美好的远方前进。为了这艘民族之船,让我们都来做一个堂堂正正,实实在在,令中国为之骄傲的中国人吧!
读七七事变心得体会篇7
今天是“七七”事变纪念日晚上,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6套播放的电影《七七事变》。影片中有几处情景令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情景之一,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的宋哲元之母70大寿之日,日本华北驻屯军派使者送来“国宝”级寿礼瓷瓶。宋母不悦拒纳。宋劝其母,委婉应付,暂收为妥。其母曰:“我没当过官,不知什么是“委婉应付”,但我信迷信,我怕死后灵魂进不了祖坟!”旋即起立,当着使者的面,把桌上的寿礼瓷瓶摔得粉碎,怒不可遏。浩然正气,令人起敬。翌日,宋军长召开军事会议宣布:坚决抗战!
情景之二,29军副军长佟麟阁,身先士卒,亲赴一线,他和赵登禹师长对话,佟说,我已准备把家中盖房用的木料做一口棺材,决心以身殉国。赵说,我连棺木都不要,马革裹尸,死又何憾!两位将领心昭天日,抗日战场俩人光荣殉国。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给其举行追悼会,北京现仍有麟阁路、登禹路,以永远彰扬其抗战功勋和为民族捐躯之英雄精神。
情景之三,北平南宛,中日战酣。29军将士大刀挥舞,日寇血肉飞溅,令人痛快。但日军败退,中日军队脱离接触后,日机飞临,炸得中国军队溃不成军,死伤惨重。佟副军长亲自用机枪打飞机,遭飞机炸弹击中血染沙场,情景惨烈,令人愤恨悲伤。
看完电影,我联想起许多。我有幸出生于抗战胜利之后,虽未亲身遭受战争苦难,但小时候曾多次听到母亲和年老人讲述抗战期间的事情。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半年,日寇铁蹄便踏遍了华北,我的故乡韩城的黄河东岸山西便被日军侵占。日军经常隔河打炮,韩城禹门口附近的民房弹痕累累,可恨的日本红头飞机常常在韩城低空盘旋,袭击在田野农耕的和平民众,而中国没有防空能力,任人狂轰滥炸。初则农民十分恐惧,沿河农民纷纷逃进西山,我的祖母、母亲也逃到深山一熟人(父亲的同学)家避难,父亲在同州师范(今大荔师范)上学,祖父在家看家和农耕。万恶的日本鬼子惨无人道地轰炸手无寸铁的农民,让现在70岁以上的老人提起那一段往事仍然咬牙切齿,恨之入骨。我小时侯经黄河岸边去舅舅家,看见过为抗击日寇修筑的钢筋混凝土碉堡。当时年幼,不知叫碉堡,也不知有何用途。渐长,才知是碉堡,是国民党军队筑的,很坚固,大拇指粗的螺纹钢在外裸露着。也看过黄河岸边崖畔上挖的小洞掩体,这些遗迹记述着那段令人心酸的往事。
为什么有4万万5千万民众的泱泱大国竟能任小小日本蹂躏呢?
残酷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受欺。所以,现在我们一方面要不忘屈辱历史,永远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我以为把该歌曲定为国歌是一个无比英明伟大的决策。另一方面要居安思危,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国力特别是国防实力。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美帝称霸,想打谁就打谁;日本一些人仍疯狂,叫嚣“入常”;“xx”势力抬头,图谋不轨。我们必须提高警惕,百倍戒备,绝不能让以前的悲剧重演,要让所有侵略者和xx、xx分子闻风胆寒!努力建设一个富裕、强盛的现代化中国,试看天下谁敢敌!
推荐访问:事变 心得体会 读七七 七七事变的心得体会 七七事变感悟 七七事变观后感 对七七事变的看法 七七事变的思想汇报 关于七七事变的论文 七七事变笔记 七七事变的启示 关于七七事变的论述题 对七七事变的正确理解
- 上一篇:读红岩心得体会6篇
- 下一篇:读书心得体会200字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