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病程角度阐释有机种植作物病害防控策略
时间:2022-03-30 09:50:13 浏览次数:次
摘要:植物病原物侵染农作物,会引起病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作物品质和产量损失。化学药剂防治是常规种植中作物病害防治的主要手段,有机种植禁止使用化学农药,科学确立作物病害防控技术对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植物病原物侵染过程的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分别探讨限制病原物侵入作物、减少侵入作物病原物数量、调控病原物侵染和增殖的环境、应用治愈性方法减轻病害症状等针对性防控策略,并结合国内外实践案例详述技术措施,旨在为有机种植作物病害防控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关键词:植物病原物;病程;有机种植;作物病害防控策略
中图分类号: S4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04-0086-05
有机农业是指遵照特定的农业生产原则,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1]。近年来,全球有机农业发展迅速,截至2014年底,全球有机认证土地面积达4 370万hm2,全球有机产品销售额达到800亿美元[2]。随着我国有机产业的不断发展,截至2015年底,依据我国有机标准进行生产的有机种植面积达92.7万hm2[3]。农作物病害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生物灾害,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世界粮食生产因植物病害造成的年损失约为总产量的10%[4]。科学确立作物病害防控技术对我国有机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常规作物种植中防治病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在控制病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害抗药性上升和病害暴发概率增加等问题。2015年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明确了“控、替、精、统”技术路径,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与常规种植相比,有机种植中病害防治要求从农业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原物孳生和有利于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害造成的损失;优先采用农业措施,通过选用抗病品种、非化学药剂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耕翻晒垡、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一系列措施,在上述措施不能有效控制病害时,可使用标准规定的植物保护产品[1]。
植物病原物侵染植物的过程称为病程,指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病原物的侵染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人为地分为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5]。结合有机产品标准要求及植物病原物病程4个时期的特点,此处笔者分别阐释有机种植作物病害控制的4项基本策略:(1)通过种植前措施阻止病原物与作物接触,限制病原物侵入作物;(2)减少侵入作物的病原物数量;(3)调控病原物侵染和增殖环境,降低寄主作物及其侵染和增殖环境的适应性来调控病原物增殖;(4)应用治愈性方法限制病原物进一步扩散,减轻症状;同时综述国内外相关的病害防控技术与实践。
1 阻止病原物与作物接触
植物病原物侵染过程的接触期指病原物在侵入寄主之前和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的初次直接接触[5]。可以通过轮作、调整种植时间、深耕等措施对寄主作物与病原物进行时间与空间上的隔離,阻止病原物与作物接触;对于病毒等病原物可以切断昆虫等传播载体的传播路径。
1.1 时间隔离
作物轮作是在时间上隔离植物病原物和作物的一种常用方法。作物轮作可以阻止植物病原菌逐年累积,使多种病原菌自然退化[6]。葱属植物可以释放脂肪族二硫化物,毒杀植物病原物,生产实践中常被用作轮作植物[7]。大蒜和烤烟轮作,大蒜根系分泌的抑菌物质可降低烟草黑胫病的发生和危害[8];轮作年限超过3年,轮作木薯可有效防治香蕉枯萎病[9];香蕉与韭菜轮作可以有效控制香蕉巴拿马病(由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引起)[6]。王夏雯等发现,西瓜-稻麦轮作是缓解西瓜枯萎病发生的一种有效措施[10]。我国有机产品标准也对轮作做出了明确要求,除冬季休耕地区外,种植一年生作物应进行3种以上作物轮作[1]。有机种植中选择多年生草类或苜蓿等豆科作物进行轮作,有利于维持土壤的健康状态[11]。
调整种植时间,避开植物病害的流行发生时期。有机马铃薯种植中可适当提前催芽,种植早熟马铃薯品种,在晚疫病蔓延时及时采收薯块,避免晚疫病引起的严重损失[12]。适当推迟冬油菜播种期,有利于控制根肿病,降低田间根肿菌总的菌源量[13]。播期是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的重要因素,适当早播和晚播,避免玉米苗期与1代灰飞虱成虫发生高峰期相遇,可预防玉米粗缩病的暴发[14]。
1.2 空间隔离
空间隔离是指将植物病原物与感病寄主作物在空间上隔离开来,比如通过自然植被或种植防风林进行农田间的横向隔离,以及深耕掩埋病株残体进行纵向隔离等[6,15]。我国有机产品标准要求在有机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设置有效的植物缓冲带或物理屏障以规避污染风险,也能起到隔离植物病原物的作用[6]。深耕可以使植物病原菌远离感病作物,许多双子叶植物的白霉(由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可以通过掩埋菌核控制[16]。
1.3 病毒介体控制
植物病毒通常依赖于昆虫介体的取食和扩散进行传播,半翅目蚜科和粉虱科昆虫是传毒的主要介体[17]。阻断昆虫介体的传播途径是防治植物病毒病的根本措施,可通过减少虫源和限制介体的传播来实现。秸秆的质地会迷惑蚜虫,秸秆覆盖可以有效降低马铃薯Y病毒侵染[18]。基于铝质材料反射日光的塑料覆盖物会使蚜虫和粉虱迷失方向,从而降低它们到达作物的概率[19],黄色反光膜已广泛应用于以色列干旱地区大田的夏季生产中[20]。在温室生产中,用紫外光吸收膜结合防虫网盖住温室结构可有效保护作物免遭带毒蚜虫和粉虱侵袭[21]。当蚜虫或粉虱的数量达到一定基数时,有机种植生产可采用经过有机评估的杀虫剂予以杀灭。将番茄定植时间由7月下旬延迟至8月上旬,避开由于高温干旱引起的粉虱盛发期,可有效降低番茄褪绿病毒病的发生[22]。
[从病程角度阐释有机种植作物病害防控策略]相关文章
- 河南花生常见病害发生症状与防治策略
- 观赏果树根部病害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策略
- 多肉植物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 植物病害监测预警新技术研究进展
- 芽胞杆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在土传病害防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水产养殖中主要病害的预防
- 史氏鲟人工养殖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 常见耕地土壤病害与防治措施
- 我国淡水养殖病害控制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 张锡勤先生对“五常”思想的阐释
- 防控个人现实表现材料15篇
- 疫情防控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防控疫情活动方案
- 2022年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 2022年XXX街道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 岗位廉政风险点与防控措施【精选推荐】
- 2022街道党工委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方案范文
- 暴雨防控与灾后重建工作情况汇报(范文推荐)
- 2022关于社保基金风险防控的调研报告及对策
- 廉政风险防控调研报告(完整文档)
- 2022年县人民医院院感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