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决策研究】XX县:抓住产业兴旺“牛鼻子” 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时间:2022-05-06 13:28:01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决策研究】XX县:抓住产业兴旺“牛鼻子” 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供大家参考。

【决策研究】XX县:抓住产业兴旺“牛鼻子” 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决策研究】石门县:抓住产业兴旺“牛鼻子”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石门地处湘鄂边陲,武陵山脉东北端,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也是武陵山片区特困县。振兴乡村就必须探索依靠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实现农民稳定增收。近期,县委政研室围绕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课题,先后到部分乡镇、县直单位开展实地调研和座谈,对石门县农业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石门应该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努力培植壮大农业产业体系,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以做大做强做优农业产业,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石门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着力强基础、调结构、转方式、上标准,全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质量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形成柑橘、茶叶、高山蔬菜、烤烟、生猪、家禽六大支柱产业,农林牧渔总产值从2013年的53.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8.3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7259元增加到2017年的10561元,呈现出“传统产业稳增长、特色产业促增收”的良好势头,为顺利摘掉贫困“帽子”、加快建设武陵山片区经济强县作出了突出贡献。

1.标准化生产日益规范。按照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深层次推进柑橘、茶叶、烤烟、高山蔬菜等支柱产业提质升级,采取专题讲座、现场培训、实地指导、印发资料等形式,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并按照办点示范、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立起绿色农产品和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全县创建柑橘标准化生产示范园1.3万亩,年改造低产园1.5万亩以上,改良优质品种约0.6万亩。全县有机茶认证面积9000多亩,有机茶转换或正在转换认证面积3.4万亩,新确立20个标准化茶园建设,先后获得“全国柑橘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湖南省放心菜基地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渐成规模。全县拥有湘佳牧业1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壶瓶山茶叶、德尔耀、金湘源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达到56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1家。登记注册及认定的家庭农场达到208家,覆盖到全县27个乡镇区、街道和农林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农业生产骨干力量。

3.农产品加工业更加火红。引进了集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金湘源、德尔耀、杨氏鲜果、福慧达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主要农产品加工率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2017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944家,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152.9亿元,出口创汇达6000万美元。注册出口柑橘加工厂29家,其中湖南德尔耀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湖南省最大的柑橘深加工出口基地。茶企、茶叶合作社206家,年加工“红、绿、白、黑”四大茶类2.1万吨,出口5000多吨,综合产值12亿元。

4.品牌营销日臻完善。组织参加农博会、展销会,凸显展会经济,与“阿里巴巴”成功合作,构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拓展外部市场。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每年成功举办柑橘节和茶文化活动,在央视、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播放宣传片,提升石门柑橘、茶叶品牌影响力。“石门柑橘”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并荣获中国地理证明商标、湖南省著名商标和“湖南省2017年度十大农业区域公共品牌”,品牌评估价值达18.04亿元;“石门银峰”“白云银毫”“东山秀峰”等茶叶品牌多次获得国家质量金奖、国际文化名茶金奖,石门被评为全国茶业品牌百强县。同时,全县还培育了“湘佳”中国驰名商标,“石门马头山羊”“石门土鸡”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石门土鸡”品牌价值达45.94亿元。

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石门农业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总体规模较小、成本较高、效益较低的传统生产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与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1.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少数镇办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对“三农”工作重视不够,总是把农业农村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喊在嘴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上,认为抓“三农”工作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远不如上几个工业大项目立竿见影,抓“三农”工作的信心和劲头不足;认为现在的农业农村工作难搞,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快速推进。特别是镇办干部队伍严重不足、青黄不接现象较为严重,甚至还有很多镇办干部兼职太多,既要抓农业工作,也还要分心抓民政、安全生产等其他工作,主责主业不够突出、不够专业。

2.上级政策不接地气,本级政策实际操作难。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存在少数不够合理、不接地气,得不到很好落实或落实力度不大。①关于特色养殖准入门槛。生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占全县面积的32.73%,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260万亩,饮用水水源保护区47个,限制开发地区达到250平方公里,多集中在适合特色养殖的西北乡镇,土地供给问题突出。②关于小额金融贷款。如,从新铺镇岳家棚村情况看,该村小额信贷贫困户28户、贷款140万元,少数贫困户在三年期满后还不上本息,贷款由谁来还,基层干部很担忧。又如,壶瓶山镇桐木山村贫困户申请的小额金融贷款(3年期、5万元),实际都集中参股在三圣乡山水湾专业合作社,每年享受分红,三年到期后能否继续享受,心中没有底。③关于产业扶持奖励基金。个别后盾单位由于资金有限,所承担的5万元补助资金迟迟无法到位;基金分配有待合理,村大村小都是20万元,“等米下锅”和“富余闲置”并存;奖励基金补助差异较大,向贫困户倾斜较多,非贫困户产业受益没有贫困户明显;大多数乡镇政府出于短期见效增收的考虑,基金基本用于养殖奖励,没有集中投入到合作社或龙头企业中,产业不能得到根本发展。

3.农村土地流转缓慢,组织化程度不高。流转机制还不健全,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小规模状态,没有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制约着农业机械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全县土地流转面积仅30.51万亩,耕地流转率45.8%,低于全市49.4%的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难以接轨,如,全县44万亩柑橘,由9.83万农户分散种植,每户平均4.47亩,规模相对较小,亩产不足1000公斤低产橘园在40%以上,果实品质较差,比较效益不高。一家一户的高山蔬菜生产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上连市场下连生产基地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对接市场能力较弱,造成产销脱节。

4.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就石门而言,南北投入差异较大。为了通过上级验收,大多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选择在南部地区,反而需要急切的西北山区项目不够,配套设施未跟上,从而导致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不足,损失较大。如,橘园多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立发展而来,标准低,灌溉、排水、机耕道等设施装备基本未配套建设,现代果园所需的水肥一体化设施、轨道型采运系统应用率较低,施肥、施药、采摘等工序完全依靠人工完成。同时,传统农业产业大多以原始人畜生产为主,不少地区“重建轻管”现象较为突出,加上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不能胜任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管护责任。

5.农产品深加工不够,品牌效应不明显。多以提供原材料初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以中小民营企业居多,规模偏小、实力较弱。如,石门柑橘与县域果品企业、合作社利益联结不够紧密,产品以鲜果销售为主。垚泰峰、金湘源、壶瓶山等茶企还处于起步阶段,实力不强。石门茶叶品种较多,但少有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龙头企业,企业自有品牌不够响亮,且各自为政,产品名称杂乱,附加值低,没有形成统一、有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如东山峰、南北镇、壶瓶山等传统产区的夏秋茶,由于缺乏精深加工和产品营销渠道,成为安化黑茶的原料产地。石门银峰与西湖龙井、云南普洱、安化黑茶等认知度大的品牌相比,竞争力明显处于弱势。

6.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业科技人员总量不足,且55岁以上技术人员占比较大,专业知识老化,“三多三少”(初级人才多、中高级人才少,传统技能型人才多、特色农业型人才少,指导型人才多、操作型人才少)现象普遍,科技支撑不适应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需要。如柑橘、茶叶是石门县重要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是山区群众重要的增收来源,而全县柑橘、茶叶专业技术人才不到260名,平均每村不到1名。而且,农业专业相关的毕业生很少愿意扎根基层。缺乏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在完善农村市场服务体系、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发挥作用不明显,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难以实现对代养户的技术服务全程跟踪指导,产品合格率难以有效保持。加之随着城镇化进程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的加快,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很少愿意回到农村,完全务农者越来越少,“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农业生产缺人力”的问题已经显现。

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几点对策

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强则基础牢。石门县农业产业发展有基础、有条件、有机遇,其势已成、其时已至、其兴可待,应该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着力构建“七大体系”,促进农业产业更好更快更优发展。

1.着力构建政府支持引导体系。政府职能部门要成为现代农业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要下大力建强农业工作部门,增加预算经费和人员力量,特别是基层站办所要明确专人专职,充分发挥好综合服务和调研指导作用。要强化资金扶持,抢抓武陵山片区县等政策机遇,积极争资争项,力争每年争取上级农业项目资金6亿元以上,设立现代农业引导扶持基金,鼓励引导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工商资本更多地进入现代农业领域,放大财政资金效能。要进一步加强农业项目整合利用,提高项目综合收益,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

2.着力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要重点从提质增效上做文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农业支柱产业基础。补齐产业短板。解决好中部地区产业发展的短板问题,大力发展脐橙、冰糖橙、茶叶等种植业,有序扩大香猪、岩蛙等特色养殖业,培育市场前景好、效益稳定的产业。推进品质提升。全面落实柑橘标准化生产技术,改树形、密改稀、改土壤、改面积,每年改造低产园3万亩;推行茶叶全域绿色有机化生产,推广新工艺、新设备,加快有机认证转换,每年改造老园5000亩;提高烟叶等级纯度和等级结构,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切实提高品质。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朝设施农业、订单农业迈进,重点支持柑橘基地建设果园生产道、水利灌溉设施,支持企业和合作社新建水肥药一体智能化管理、轨道化采收,建设果品收藏与加工设施;稳步提高茶叶机械化水平,每年推广先进茶机50台、茶园机械100台、频振灯200台以上,加快建设白云山、太青山茶叶产业园,规划创建红茶产业园;打造壶瓶山镇高山蔬菜生产基地,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3.着力构建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不断健全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力争每个产业都建立起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加大技改升级力度。制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杨氏鲜果、德尔耀、福慧达等深加工企业,加快开发橘瓣罐头和橙汁饮料等新产品。重点抓好100家标准初加工厂、50家精品加工企业、10家深加工企业建设,推动壶瓶山、东山峰、安溪、楚韵等老茶业公司技改升级,实现产销一体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特色产业,对接农业龙头企业,实行精准招商,加大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的引进力度,千方百计引资入股,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和招商引资互促双赢。引进一批对柑橘、茶叶、养殖等乡村主导产业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人员愿意投资兴业的,帮助协调贷款支持,提供优质服务。

4.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组织化体系。坚持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道路,防范和抵御市场风险。适度扩大土地流转。建立健全激励政策,鼓励支持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进行土地流转,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重点支持龙头企业新建集中连片万亩、千亩基地,建设现代化农场。加快培强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加工、运销、代销等服务。落实企业上市(挂牌)扶持奖励力度,支持指导湘佳牧业尽快在新三板上市。推动德尔耀、天画罗坪茶业公司争创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白云山、大同山、禅茶公司等现有茶企与民营联合或混改,早日组建石门茶业集团。

5.着力构建现代市场营销体系。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机遇和信息化条件,在国际国内市场扩大农产品销售份额。抓品牌经营。重点推动企业作为品牌主体的建设,对企业开展品牌宣传及产品认证给予扶持,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的再给予额外奖励。并加强与农超市场的对接,继续在周边大中城市市场设立窗口,挂牌销售,让石门农产品走进大中城市超市,进一步扩大石门农业品牌影响力。抓出口带动。巩固发展传统出口基地,积极拓展新的市场,逐步扩大石门柑橘在中亚五国、俄罗斯市场的出口份额,鼓励茶叶出口外销,开通石门茶叶“中欧班列”,打进国际市场。抓电商平台。发挥好智慧党建电子商务功能,对特色农产品种类进行全面摸底,建设精品型站点,让农产品在网上销售“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6.着力构建技术人才支撑体系。建立一支稳定而有战斗力的农业技术服务人员队伍,解决好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建强本土技术人才。探索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把各乡镇有种养技术、懂产业经营的村民纳入进来。加大现有农技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探索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承担培训任务,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招引外地技术人才。制定出台激励政策,吸引外出创业或务工能人回乡兴乡,引进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专家型人才,可以把专家团队请进来,设立科研工作站,为产业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培育后备技术人才。参照免费师范生和医学生的办法,在农业院校、农科类专业,特别是依托湘北职专探索开展公费农科生招生试点,培养农业人才。

7.着力构建农业延伸产业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石门丰富的农业资源、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搞好顶层设计,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星级农庄、星级农场等乡村旅游新业态。突出打造石门农业休闲旅游“六朵金花”,即秀坪橘海、夹山禅茶、璞谷奇石、白云山有机茶园、仙阳湖垂钓、罗坪长梯隘茶园,形成特色休闲农业旅游线路和精品观光景点,做活做好农旅融合的大文章。如,依靠大茶园、大产业的优势,加快推进禅茶文旅特色小镇、茶叶田园综合体建设,以万里茶道文化遗产申报为契机,以禅茶夹山寺为龙头,优先促进白云山、东山峰、罗坪等主产区茶旅融合,配套茶园步道、观景平台、茶农民宿,完善吃住购游等要素,逐步建成“石门茶叶公园”。

推荐访问:牛鼻子 兴旺 振兴